缩略图

新时代新形势下民航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强化学风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

李雪璐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61830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思政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其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可见,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自觉树立共识,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环节,开展好思政工作刻不容缓。本文将讨论民航高校辅导员如何如何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

在辅导员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五四红旗团支部和优秀班集体当中,往往团青比更高、学生党员占比更高,而集体的学风面貌也更好。可见,思政工作对学风建设具有引领作用,为学风建设提供方向。学风建设对思政工作具有促进作用,是思政工作成果的有力体现,二者不能分割而论。因此要开展好这两项工作,就要做好“协同育人,德学共筑”。

第一,以党旗为向,用行动的感染力代替语言的说教。

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一代大学生,个体意识更加强烈、思维更加开放多元。他们热血澎湃却又稚嫩迷茫,对社会和未来有许多疑问,迫切需要我们的解答。但是,他们提问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比如,形策和劳动教育的课堂抬头率总是很低,老师提问时台下鸦雀无声,这是学生在用沉默提问;比如,空勤学生对管理模式的不遵守,永远是辅导员办公室里的热点话题,这是学生在用对抗提问;再比如,当辅导员为学生的求职就业急得上蹿下跳时,有的孩子却无动于衷,这是学生在用逃避提问。

辅导员的解法从何而找?工作实践中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有辅导员老师在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上做足功课,创新地融入了传统剪纸、树叶贴画等手工元素,把课堂带出教室,让同学们在大自然的妙趣中感悟劳动的快乐,在传统技艺的魅力中坚定文化自信。同学们不但抬头了,甚至争着抢着向老师递交课后作业。行胜于言,便是一种有效解答。

思政工作不仅是教授书本中的理论,更是在一言一行中践行,去做一名坚定信仰者、家国情怀者、思维创新者和人格魅力者。

第二,以学生为本,从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小事做起。

思政工作需要围绕学生的切身利益、关注学生的真实所需。辅导员在离学生最近的位置,是学生思政工作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推优评优工作中,严格遵守“三公”原则和工作章程,这是关于民主和公正的教育;资助育人工作中,认真审核每一份申请,并持续关注受助学生的长期发展,这是关于诚信和自强的教育;就业工作中,重视就业服务和生涯指导,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举办职业规划赛事、开展模拟面试等活动,这是关于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教育。心理工作中,高度重视对特质学生名单的动态掌握,用好5.25心理健康节、新生入学教育等契机开展朋辈互助、心理健康科普等,这是关于认识自我、敬畏生命的教育。

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坚定青年们“肯奋斗”的信念。

第三,以社会为书,引领青年用脚步丈量梦想的疆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来。”激励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促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的良好校风学风是辅导员的职责。因此,以下行动均是辅导员工作可以努力的方向:以打造“一院一品”为依托,充分利用二课平台,广泛凝聚育人资源参与指导各类教育活动;推进“一站式”社区建设,为学生成长提供便捷全面的服务;努力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汇聚更庞大的青年力量赋能校地共建;持续重视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打造标杆,吸引更多青年跟随党的步伐走进乡村、走进田野、走进建设祖国的广阔实践天地。

综上所述,得以启发:辅导员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确认自己、喜欢自己,这既是思政工作是否成功的检验标准,也可以作为思政工作的“血管”,因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思政工作四个字将不再冰冷,它就是校园中的桂花香,是所有师生的日常,更是高校教育的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