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
迪丽拜尔·迪力夏提
伊犁州新华医院 新疆 伊宁市 835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对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循证护理模式;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一、 引言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如何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 循证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1 循证护理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循证护理模式是一种创新且高效的护理模式,它将最佳研究证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以患者为中心,始终将患者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它强调护理实践的科学性,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基于可靠的研究证据来制定护理计划,确保护理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循证护理模式也注重护理实践的有效性,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为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中,它充分强调患者的参与,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护理过程,共同促进康复,实现护理效果的最大化。
2.2 循证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步骤
2.2.1 提出循证护理问题
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循证护理模式首先要求护理人员提出循证护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包括: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康复训练的目的和内容、如何预防并发症等。
2.2.2 查找循证支持
针对提出的循证护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检索工具,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确定所找出的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些证据可能来自临床试验、系统评价、指南等。
2.2.3 实施循证护理措施
在查找到可靠的循证支持后,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循证护理方案,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进行良姿位的摆放、预防并发症等。
2.2.4 评价循证护理效果
在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可能包括: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等。通过评价,护理人员可以了解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2.3 循证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2.3.1 康复训练的循证护理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是发病后一周内,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较轻时,康复训练可在一周内就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在实施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确保康复训练的安全性。
2.3.2 良姿位的循证护理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姿位的摆放对于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卧位和坐姿,避免肢体痉挛、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患者仰卧位时,患侧肩胛下可垫一小枕头,膝关节屈曲,足部避免被褥压迫,健侧卧位时,胸前放一软枕,将患肢完全置于枕上,保持上肢前伸等。
2.3.3 心理康复的循证护理
脑卒中患者早期常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心理康复是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向其说明功能训练的目的和方法,介绍病情的发展及注意的问题,防止患者过分担心或抑郁。护理人员还需要以合适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关心体贴患者,向患者讲解有关脑卒中方面的常识和自我护理知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三、 循证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3.1 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对比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可以发现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这可能与循证护理模式强调以证据为基础,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有关。在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和强度,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3.2 日常生活能力
通过对比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发现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这可能与循证护理模式注重患者参与,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有关。在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能够充分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3.3 心理状态
脑卒中患者早期常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通过对比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以发现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这可能与循证护理模式强调心理康复的重要性有关。在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能够充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3.4 并发症发生率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并发症的预防是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比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发现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这可能与循证护理模式强调以证据为基础,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有关。在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 讨论
4.1 循证护理模式的优势
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循证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具有明显优势。循证护理模式以证据为基础,强调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患者参与,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循证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2 循证护理模式的局限性
尽管循证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循证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文献检索和评价技能;循证护理模式的实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较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运用循证护理模式。
4.3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效果评价指标。如可以研究不同康复训练方法和强度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可以探讨心理康复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作用和机制,还可以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对患者长期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等。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对比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分析了循证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效果评价指标,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通,李晓东,崔丽英.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 50(6): 405-412.
[2]王艳桥,郑丽维,陈长香.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17): 2197-2200.
[3]刘华,王海英,张杰.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 24(11): 1035-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