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何梓清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大成中学 524300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境教学因其独特的魅力得到众多教师的亲赖。教师在组织语文课堂活动的时候,通过设置情境任务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习得各种能力,从而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随着课堂模式的转变,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才能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本文主要探讨情境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些策略,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的闭环。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情境模式 评价策略
引言:教学评价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在情境教学的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应该着力解决教学评价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不匹配的问题,探索与情境教学相融合的教学评价模式。但是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对语文教学情境任务设计策略的研究比较多,与之配套的教学评价研究比较少。本文以情境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为切入口,探讨情境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策略,旨在通过有效的评价去监测、诊断和调控情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活动,为情境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有力的指引。
1用明确的评价标准引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语文课堂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它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对自己课堂的构思,那么它必然渗透着教师自己对课堂的主观评价。但是很多老师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创设情境,只把情境当作是课堂展示的一种噱头,教学效果如何是难以判断的。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设计了教师在情境任务的设计环节的一些自评的标准。
1.1情境任务的设计是否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课堂的情境场景的设计,情境活动的设计,活动任务的预设,要或能提高学生运用我国语言的能力,或能推动学生思维运动的发生,或能促进学生鉴赏美的创造美的素养的达成,或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总之,情境任务的设计必然要服务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重点的。
1.2情境任务是否有利于单元目标的落实。新教材的编排中每个单元都它的主题以及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单元目标是课堂活动的指引,情境任务的创设作为重要的课堂活动,它必须置于单元目标的统摄下,为落实单元目标服务。
1.3情境任务的创设是否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贴近学生生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现实的语言环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境任务是否有一个统摄中心的主题,各环节是否有联系性、延续性;情境的营造是否合理,场景和角色是否匹配,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指令是否简洁清晰。
2用量化评价表关注和反馈课堂状况。
老师作为情境课堂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调控者,要树立专业发展意识,提前设计好课堂的量化评价表,授课时要留心学生在课堂的各种表现,用量化评价表做好课堂记录,并在课后根据量化表格做好反思,在不断的反思、反馈、改良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情境任务教学模式得到优化。例如,在《乡土本色》中,笔者根据课堂内容设计量化评价表参考如下:
通过细化学习评价表,去记录好学生的课堂情况,课后及时做好反馈,总结,然后根据评价表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让教学评价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3用有效的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提升情境教学的质量。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老师们大展身手,构思巧妙,一时间,语文课堂一改之前的单一枯燥,变得更加新颖生动,热热闹闹。但是,热闹过后,教学的质量如何检测?这就涉及到了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常常只停留与教师的层面,学生层面的评价反馈较少。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有意识的、系统的评价行为去引导学生课堂背后的活动,弥补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在学生的层面实践不足的缺陷。
3.1实现情境延续,深化情境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应该是有机关联的整体。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真实情境的创造也应该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后的活动。因此,当我们在设计课堂的大情境的时候,也应该充分考虑课后作业和课后活动这一环节,把课后的环节纳入教学大情境的设计中,课后的作业也是情境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情境中的作业,继续延续情境教学的“真实性”“合作性”“体验性”,从而更加全面的去检测情境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当中,笔者根据课堂设计的情境,进一步延伸优化,设计了以下的课后作业:
故都的秋味咖啡馆宣传视频
任务要求: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场景(如“秋日小院”“秋槐落蕊”),把课堂中构思的故都的秋味的咖啡店还原出图,改编成1分钟的宣传短视频,配上文字在你的朋友发布。
①设计图可以自己手绘,也可以运用各种媒介手段自己生成。
②需包含旁白(要引用原文)、背景音效。
3.2以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引入多元评价主体。
在信息化的今天,各种网络技术给课堂情境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创新课堂评价模式创造了可能。信息技术所拥有的灵活性、时效性和客观性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无法达到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真实的课堂情境的同时,也可以也应用信息技术引入多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创新评价模式,从而推动情境课堂的有效生成。例如在《劝学》这篇文章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作业,请你去你同学的朋友圈,给他设计的“劝学”药片包装袋设计写个评价。
点评重点:还原课本内容(40%)
语言与文章内容的贴合度(20%)
创意与技术(20%)
小组合作(20%)
这样的评价方式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的作业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不再是彼此孤立的,同时通过网络技术也实现了跨班级,跨校园,家校联动等多元的、开放的评价方式,让评价反馈更加客观、丰富、全面。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评价应该始终贯穿整个语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活动等环节设计好与课堂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评价。让教学评价真正起到调控课堂、诊断教学效果的作用,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景艳.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篇教学研究[J].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4,(09):16-17.
[2]王彤彦,徐国珍.基于日常生活情境的语文核心素养测评设计[J].语文建设,2022,(17):9-14.
本文系广东省遂溪县中小学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2023年课题研究(课题批准号:GDSSXX202300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