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基于问题情境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

吴云

江苏省泗阳县致远中学初中部 江苏 宿迁 223700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旨在通过贴近生活的真实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提升理解力,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一、新课标下基于问题情境的初中数学教学概述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正是顺应这一改革方向的重要策略,它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发展逻辑思维与抽象能力。相比传统灌输式教学,该策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参与感,教师在教学中需合理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从“教会知识”向“学会思考”的转变,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也为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1]。

二、新课标下基于问题情境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推进合作学习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推进合作学习已成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策略,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提升学生交流能力、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思路,从而促进深度理解与知识建构,通过互相启发与质疑,学生能在集体讨论中拓展视野,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转变,契合新课标提出的“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2]。以“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情境:“某建筑公司设计一座桥梁,需要使用多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支架,如何确保这些三角形完全一样?”,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组尝试使用不同的全等条件(如SSS、SAS 等)进行验证,并通过画图、测量、实物拼接等方式展开实践操作,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合作确定条件是否充分,分析图形变化,最后在全班交流中展示各组成果。

(二)引导多元思维

引导多元思维是新课标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在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中,教师不再单一地传授固定解法,而是通过开放性问题、多样化表达、多角度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多元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建立更加灵活的数学观念,拓宽思路,提升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能够看到他人不同的思考路径,学会包容多种解法,增强问题意识和,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复杂问题,也契合新课标对学生“全面发展”、“高阶思维”培养的要求 [3]。在教学“全等图形”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任务:“我们要为学校设计一组对称的花坛图案,图案的构成需要使用若干个全等图形,应该如何安排图形的位置和大小?”,面对这一开放性任务,教师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识别全等图形,如借助翻折、平移等变换方法来验证图形全等,各小组在探究中可能提出不同方案,有的利用几何工具进行操作,有的采用坐标定位分析,有的甚至引入日常生活中对称美的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分析各方案的合理性,鼓励对比、质疑、反思。

(三)注重学科融合

学科融合不仅有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还能增强知识的整体性,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基于问题情境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数学知识与科学、艺术等学科内容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具体任务中多维度思考,体验知识的交叉联系,特别是在数学图形与变换的教学中,融合美术的对称构图、科技中的图形处理等内容,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其空间感知、逻辑推理的发展,通过融合教学,数学不再是抽象的符号操作,而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综合实践”“创新意识”同步提升的目标。在讲授“轴对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融合艺术与技术的任务情境:“设计一个对称的校园文化墙图案,并说明其数学依据”,这一任务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定义,还要将其运用于美术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对称图形的构造方法,同时鼓励他们查阅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等素材,寻找轴对称在文化与生活中的体现,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包含多个对称轴的图案,并通过几何语言解释图形中各部分如何关于某条轴对称,在完成设计稿后,有些学生还尝试用图形处理软件进行电子绘图,引入信息技术元素,通过该融合项目,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轴对称性质的理解,还提升了艺术审美、信息素养,真正实现了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融合创新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三、结语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基于问题情境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正逐步成为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创设贴近生活、富有挑战的问题情境,结合合作学习等多样化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也有助于培养其逻辑思维、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宗宝 .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应用 [J].学周刊 , 2025(3):71-73.

[2] 杨赛萍 .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问题情境”教学研究[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 2024(12):37-39.

[3] 张国权 . 情境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化策略探析[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