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时代档案管理的创新与思考
薛姣
杭锦旗妇幼保健院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引言
进入 21 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 +,,, ”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档案管理也不例外。作为记录历史、服务现实、面向未来的重要工作,档案管理正经历着从传统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从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服务的深刻转型。
1 互联网 + 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侧重于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服务对象局限于特定部门或机构,服务形式也较为单一。而在互联网 + 背景下,档案管理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能够更高效地满足社会各界的多元化需求。首先,档案管理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档案中的潜在价值,助力科学决策。其次,企业可以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率,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公众也能通过在线档案查询平台便捷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如个人学历证明、历史文献等,极大提升了档案的公共服务能力。互联网 + 技术的应用使档案管理从被动保管转向主动服务,从封闭管理走向开放共享,真正实现了档案资源的社会化利用,推动了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
2 互联网 + 时代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 + 时代,档案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保密性、长久性以及管理软件的统一性问题。首先,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电子数据易被篡改和复制,如何确保其原始性和完整性成为档案管理的核心难题。其次,电子档案的保密性风险加剧,网络环境下,档案的便捷访问和共享也带来了信息泄露的隐患,如何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保障数据安全至关重要。此外,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面临技术挑战,需要持续更新维护以确保可读性,而存储格式的多样化(如 PDF、DOCX、TXT 等)进一步增加了保存难度。最后,档案管理软件的统一性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计算机软硬件发展不均衡,不同格式和系统的兼容性差异给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带来障碍。这些挑战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在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互联网 + 时代的发展需求。
3 互联网 + 时代档案管理的创新策略
3.1 推动档案数字化进程
在“互联网 + ”时代,档案数字化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举措。档案部门应系统性地推进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转换,采用高精度扫描仪、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智能图像处理等手段,确保数字化档案的清晰度和可检索性。同时,需构建标准化、结构化的档案数据库,并依托云计算、分布式存储等技术实现档案资源的集中管理和高效检索。此外,应建立统一的元数据标准,确保档案信息的规范性和互操作性。数字化后的档案可通过 Web 端、移动 App 等渠道提供在线查询、下载和利用服务,大幅提升档案的可用性和共享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字化过程中需同步考虑长期保存策略,选择开放、稳定的文件格式(如 PDF/A),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格式迁移,避免因技术迭代导致档案不可读取的问题。
3.2 完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
电子文件的高效归档是“互联网 Π+Π⋆ ”时代档案管理的核心挑战之一。档案部门需制定严格的电子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从生成、流转到归档实施全程监控。首先,应确保电子文件的元数据(如创建时间、修改记录、责任人等)完整且不可篡改,可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关键操作的可追溯性。其次,对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文件(如合同、公文),需嵌入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认证机制,确保其真实性和法律效力。此外,应采用标准化封装技术(如 OAIS 参考模型)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确保文件及其背景信息、结构信息的完整性。对于动态数据(如数据库、网页),需建立定期快照和版本控制机制,防止信息丢失或失真。最后,归档后的电子档案应通过权限管理、加密存储等技术手段保障安全性,同时建立灾备机制以应对数据损坏或丢失风险。
3.3 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学习意识
在“互联网 +,,, 背景下,档案管理人员需突破传统“保管员”角色,向“知识服务者”转型。一方面,要树立“用户导向”的服务理念,通过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精准把握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档案服务。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热点查询内容,或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实现档案的关联推荐。另一方面,档案工作者必须持续学习新技术,掌握数字化工具(如档案管理系统、AI 分类技术)、数据分析方法(如文本挖掘、可视化分析)以及信息安全技能(如密码学、隐私保护)。此外,应积极参与行业交流,跟踪国际档案管理前沿趋势(如可信电子档案管理、数字孪生档案库等),将创新技术融入实际工作。通过定期培训、考核激励等方式,打造一支既懂档案专业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确保档案服务在“互联网 + ”时代保持高效、安全和前瞻性。
3.4 打造智能化档案管理系统,促进资源共享
步入“互联网 +”时代,档案管理部门需紧跟技术前沿,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高度智能化的档案管理系统。此系统旨在不仅提升档案管理的技术层次与工作效率,更要实现档案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广泛共享。通过集成知识图谱、语义分析等先进技术,系统能够智能地处理档案内容,如自动分类、智能摘要生成等,从而更精准地展示档案知识价值。同时,系统应内置用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并分析用户对档案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据此不断优化服务内容与形式,确保档案资源能够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实现高效利用。
3.5 强化制度基石,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化与标准化
在档案管理向数据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是保障转型成功与档案信息安全的关键。首要任务是制定一套科学、严谨且适应性强的电子档案管理标准与规范,这包括明确电子档案的定义范畴、分类体系,以及确立维护其真实性与安全性的法律法规框架。此外,为确保这些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还需构建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涵盖从电子档案生成、存储、利用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定期审计、绩效评估等手段,强化制度执行力,提升档案管理数据化的整体质量。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管理制度亦需保持灵活性,适时调整以适应新的管理需求与技术挑战,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规范化与标准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互联网 +”时代带来的深刻变革,档案管理工作者需主动拥抱变化,积极探索和实践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路径。通过推动档案数字化进程、完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学习意识、构建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培云 .“互联网 +,,, ”时代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山西档案 ,2019,No.243(01):86-89.
[2] 毛凌 . 互联网 + 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的改进创新研究 [J]. 科技资讯 ,2018,16(12):142+144.
[3] 王娜娟 .“互联网 +, ”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之道 [J]. 办公室业务 ,2019,No.324(1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