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监测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

李欣

五华县公路事务中心 441424199504063512

引言

道路桥梁工程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道路桥梁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如结构老化、自然灾害、超载等。传统的道路桥梁安全管理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巡检,存在效率低、精度差、实时性不足等问题。智能监测技术的出现为道路桥梁工程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道路桥梁的各种信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为保障道路桥梁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1 智能监测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智能监测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够实时监测道路桥梁的结构应力、变形、振动等关键参数,及时发现结构异常变化,为科学评估结构安全状况提供可靠依据,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预测结构发展趋势,从而提前采取维护和加固措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相较于传统人工巡检方式,智能监测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监测,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入,也显著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监测数据可实时传输至管理中心,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桥梁运行状态,做出科学决策。此外,智能监测系统还能帮助及时发现结构早期损伤和病害,实现精准维护,防止病害扩大,延长道路桥梁使用寿命,最终达到降低维护成本的目的。

2 常见的智能监测技术

在道路桥梁工程安全管理中,常见的智能监测技术主要有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监测系统的核心,其传感器用于感知道路桥梁的各种物理量,像应力、应变、位移、振动等。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光纤传感器、应变片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其中光纤传感器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且能进行分布式测量,适合长期监测;应变片传感器成本低、安装方便,多用于短期监测;加速度传感器可测量结构的振动响应,用于评估结构的动力特性。物联网技术则是把各种传感器、智能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在道路桥梁工程里,它能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连接成庞大的监测网络,实现对道路桥梁的全方位监测,还可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效率。云计算技术是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让应用系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在道路桥梁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它可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信息,为安全评估和决策提供支持。

3 智能监测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 施工过程监测

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尤为关键,尤其在复杂施工工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桥梁悬臂浇筑施工中,由于施工周期长、结构受力复杂,挂篮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其变形和应力变化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与结构质量。通过布设高精度传感器对挂篮各关键部位的应力、应变及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反馈至监控平台,一旦发现异常变形或受力不均现象,系统可立即发出预警,便于施工人员及时采取调整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也会影响结构性能,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连续监测,有助于掌握其硬化过程中的应力发展情况,确保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达标。此外,在桥梁顶推施工中,梁体在推进过程中受力不断变化,容易引起墩台偏移或支座损坏。利用智能监测系统对顶推过程中的梁体位移、墩台受力状态以及支座变形情况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不仅有助于实现施工过程的动态调控,还能有效提升施工精度与安全性,确保整个顶推过程平稳可控,为高质量完成桥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2 运营期安全监测

道路桥梁在运营期间,受到车辆荷载、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风、地震等)以及材料老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构性能会逐渐劣化。智能检测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通过智能监测技术构建长期、连续、自动化的监测系统,对结构状态进行全方位实时把控。具体而言,通常可在桥梁的关键部位布设多种传感器,如振动传感器用于采集桥梁在车辆荷载、风力等动态作用下的振动响应数据;应力应变传感器用于监测主梁、桥墩等关键构件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化;位移传感器则用于监测桥梁整体或局部的沉降、挠度等变形情况。此外,还可部署温湿度传感器以分析环境因素对结构性能的影响。所有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至云端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建模,从而实现对桥梁健康状态的智能评估。当监测系统识别到某项参数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将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并推送报警信息至管理终端,便于养护单位及时组织现场核查与处置。

3.3 特殊工况下的监测

在特殊工况下,如遭遇强风、暴雨、地震等极端事件时,道路桥梁结构往往承受超出常规的外部荷载,安全风险显著增加,此时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以强风天气为例,在大跨度桥梁上布设风速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可实时采集风速、风向及桥梁结构的抖动、扭转等动态响应数据,系统通过分析风荷载与结构反应之间的关系,判断桥梁是否处于安全运行范围,并在风速超限或振动异常时自动发出预警,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是否采取限行、封桥等应急措施的科学依据。在地震发生时,部署于桥梁关键部位的地震加速度传感器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地震波形信息和结构震动响应,快速评估桥梁各部分的受力状态和损伤可能性,生成震后结构安全性评估报告,指导抢险队伍优先对受损部位进行检查和修复。此外,在暴雨或暴雪等恶劣天气中,还可结合视频监控与位移传感器对桥梁排水系统、支座滑移等情况进行监测,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通过这些智能化手段,实现对极端环境下的桥梁结构安全动态掌控,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监测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实时掌握道路桥梁的结构状态,提高安全管理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常见的智能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施工过程监测、运营期安全监测、特殊工况下的监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未来,智能监测技术将朝着多传感器融合、智能化数据分析、与 BIM 技术结合等方向发展,为道路桥梁工程安全管理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身宁 , 孙发军 , 赵文秀等 . 公路桥梁智能监测探究 [J]. 工程技术研究 ,2019,4(18):100-101.

[2] 蔡志瑞 . 安全管理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监理中的应用 [J]. 交通世界 ,2021,No.582(24):159-160.

[3] 黎 兆 丰 . 城 市 立 交 桥 梁 安 全 监 测 应 用 研 究 [J]. 山 西 建筑 ,2021,47(16):140-141.

[4] 周华东. 公路桥梁运营安全监测技术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2014.

[5] 吕 文 . 道 路 桥 梁 施 工 安 全 控 制 技 术 与 安 全 管 理 [J]. 交 通 世界 ,2020,No.532(10):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