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学文化在民族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索郎王扎

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七一藏文中学校 623300

一、数学文化的多元内涵与民族教育的契合点

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及其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的总和,其内涵涵盖纯粹数学形态、应用数学形态、学校数学形态及民族数学形态。在民族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需立足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关注数学与民族文化的双向互动。民族数学文化往往蕴含在传统手工艺、建筑、民俗活动及语言符号中。这些文化元素为数学文化的渗透提供了天然土壤。

数学文化的历史特征与民族教育的文化传承目标高度契合。数学史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史,更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演变史。在民族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数学文化在民族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数学语言与民族语言的融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数学语言与民族语言的融合是数学文化渗透的基础。在民族地区,部分学生可能使用民族语言作为日常交流工具,数学术语的翻译与解释成为教学难点。教师可通过构建“双语数学词典”,将数学概念与民族语言中的对应词汇建立联系。例如,在教授“分数”时,可结合民族语言中“分物”的表述,解释分数的实际意义;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引入民族建筑中的典型形状,如圆形屋顶、方形粮仓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知。数学符号的民族化表达也是重要方向。部分民族语言中存在独特的数字符号或计数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民族计数系统与阿拉伯数字系统的异同,理解数学符号的抽象性与通用性。

(二)数学思维与民族智慧的对话

数学思维是数学文化的核心,而民族智慧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例如,传统农业中的“轮作制度”体现了周期性思维,手工艺中的“模数化设计”反映了比例与对称思想,而民间游戏中的“策略博弈”则蕴含概率与逻辑推理。教师可通过设计“数学与民族智慧”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民族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如,组织学生测量传统建筑中的几何尺寸,计算材料用量;或通过分析民族服饰中的图案排列,探究对称与变换规律。

(三)数学审美与民族艺术的交融

数学美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特征,而民族艺术为数学审美的表达提供了丰富素材。在民族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数学与艺术”主题课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对称美、节奏美与和谐美。例如,在教授“图形变换”时,可引入民族剪纸艺术,让学生通过折叠、剪裁感受对称与旋转的规律;在讲解“黄金分割”时,可分析民族建筑中的比例关系,如门窗的宽高比、柱廊的间距等。

数学与音乐的跨学科融合也是可行路径。部分民族音乐中存在独特的节奏型与音程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音乐中的规律。例如,通过分析鼓点节奏的周期性,或五声音阶的频率比,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艺术的内在联系。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创作“数学艺术作品”,如用几何图形拼贴民族图案,或用函数图像绘制抽象画,从而在创作中感受数学美的表达。

三、数学文化对民族学生数学认知的促进作用

(一)文化认同与数学学习的正向循环

数学文化的渗透能够增强民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进而促进数学学习。当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时,其学习动机与自信心会显著提升。例如,在教授“统计”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调查民族节日中的传统活动参与人数,或分析民族手工艺品的销售数据。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民族文化研究,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形成“文化认同—学习兴趣—学习成效”的正向循环。

数学文化的历史维度也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根脉意识”。例如,通过讲述古代数学家如何解决民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土地、计算税收等,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的起源与发展逻辑。这种历史视角的引入,能够打破学生对数学的“抽象化”认知,使其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本质。

(二)思维发展与文化适应的协同提升

数学文化的渗透有助于民族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传统数学教育往往强调逻辑推理与计算能力,而数学文化则更注重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民族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例如,在教授“面积计算”时,可提出“如何用最少的材料围成最大的民族帐篷”这一问题,鼓励学生结合民族建筑的特点进行探究。

数学文化的跨文化比较也能促进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例如,通过对比不同民族的计数系统、几何图形或时间观念,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文化的多样性,并学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数学交流。这种跨文化视角的培养,对于民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数学文化与民族数学教育的未来展望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数学文化的渗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具备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熟悉数学史与数学哲学,同时了解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为此,教育部门可开展“数学文化教师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工作坊及实地考察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文化敏感性与教学能力。此外,教师需主动参与民族文化研究,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相长”。

(二)评价体系的创新

传统数学评价体系往往侧重知识记忆与技能掌握,而数学文化的渗透需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例如,设计“数学文化探究报告”,要求学生分析民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或开展“数学文化创意作品展”,评价学生的艺术表达与数学理解。同时,评价需关注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思维发展,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全面评估数学文化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数学文化在民族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数学教育的创新,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通过数学语言与民族语言的融合、数学思维与民族智慧的对话、数学审美与民族艺术的交融,数学文化能够为民族学生打开一扇理解数学与文化的窗口。未来,随着课程资源的丰富、教师素养的提升及评价体系的创新,数学文化将在民族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与数学素养的新时代民族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申玉红 , 穆勒滚 , 郭彩莲 . 民族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索——以云南德宏少数民族文化为例 [J]. 数学教育学报 ,2024,33(05):54-59.

[2] 张阳开 , 熊妍茜 , 蒋秋 . 小学数学教材应用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的现状与思考 [J]. 教育导刊 ,2014,(1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