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问题引领式教学的实践思考
胡兰兰
上海市黄兴学校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历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使初中历史教育更好地实现这些育人目标,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问题引领式教学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它以问题为导向,借助问题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初中历史问题引领式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问题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好问题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没有好的问题,就等于让一个没有食欲的人吃饭,你觉得你所提供的食物很精美但是人家压根没食欲,食物再精美,对人家来说都是负担。”【1】因此,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忱,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其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历史学科的知识,进而促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历史的学习之中。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历史课程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蕴含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系统培养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以精心设计的问题链为切入点,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这种矛盾与思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更会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逐步掌握历史学科的史学方法,形成辩证分析等关键能力,从而在思维能力上得到明显提升。
二、问题引领式教学研究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问题情境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坚持内容主旨的引领,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保持问题导向,借助问题链推动历史学习的进程,使学生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长期练习,引导学生实现模仿迁移,形成了可持续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设计中,我采用问题链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首先从基础问题入手:1. 孙中山是如何看待“医人”与“医国”关系的?接着递进分析:2. 孙中山思想发生怎样的转变?关注其思想发展的动态过程。然后提出综合探究问题:3. 从时代特征、个人经历以及文化背景等多元视角,分析孙中山从“医人”到“医国”这一人生重大抉择的深层原因?最后落实到实践层面:4. 为实现这一理想,孙中山做出了哪些具体努力?问题链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在教学实施中,我将孙中山早年生活和求学经历置于时代大背景中考察,通过史料分析和情境还原,帮助学生理解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历史关头,孙中山从“医人”到“医国”的转变,既是对时代呼唤的回应,也是其个人经历(如香港求学、目睹清廷腐败等)和文化背景(融合中西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既锻炼了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法,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人物抉择背后的家国情怀。
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预留充裕的探究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确保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得以充分拓展。其次,教师在史料选择上应秉持严谨审慎的态度,坚决摒弃无明确出处的史料,确保教学素材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挖掘文字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等不同类型史料的独特价值,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最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形象、立体的优势,使学生对教师抛出的问题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2】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在《秦统一中国》一课中,我设计以嬴政人生经历为线索串联课堂。首先,教师基于嬴政从质子归秦、亲政掌权到统一六国、巩固统治的历程,设计动态交互地图网页。例如,当学生点击赵国邯郸,网页自动呈现《战国策》中关于嬴政幼年为质的文字记载,帮助学生理解嬴政早期经历对性格与政治抱负的塑造;点击咸阳宫,则展示 “逐客令” 相关诏令文书,分析嬴政亲政后如何清除吕不韦等势力,独揽大权。通过在不同地理节点呈现多元史料,学生得以从时空维度深入剖析时局,分析历史走向。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借助 iPad 参与实时答题。教师围绕嬴政的关键决策设置问题,如“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是出于什么考量?”“嬴政巩固统一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提交答案后,数据后台即刻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用关键词云聚焦高频观点。教师根据数据反馈结果,针对性地讲解难点,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叙史中彰显人物特质,以跨学科视角解构历史,实现知识融通与思维拓展。
总之,问题引领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通过制定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和进行科学的评价与反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魏勇.《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年 .
[2] 梅其生 . 问题引领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3(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