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素材融入小学数学课程的策略与案例分析
王成洪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617000
前言:
作为一门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数学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在之后的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应从小学生各时期的知识基础、认识特点入手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同时对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给予足够尊重和充分考虑,以此来进行生活素材的挖掘,丰富授课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有充分认识。
一、生活素材引入小学数学课程的策略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可基于对数学教材知识内容的分析来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如,进行购物场景的模拟,或者是进行家庭收支统计任务的设计等等。让学生在这类情境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让数学学习过程的代入感、趣味性更强。
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可围绕生活实际问题来确定项目主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联系现有知识经验来完成调查、分析、计算与总结等任务。比如:以“校园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统计”这一项目为例,就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对校园中的垃圾数量进行统计,并完成回收价值的计算,以此来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1]。
巧用生活资源拓展教学内容。通过对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图片、实物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来为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比如:可借助扑克牌来带领学生轻松的进行加减法、概率知识的学习。或者是用超市价格标签来带领学生把握小数的相关知识。还可运用地图来辅助学生进行位置与方向等知识内容的学习,让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更加新颖、丰富,增加数学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完善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教师可突破传统书面作业形式的诸多局限,适当增加调查类、实践类作业内容的布置。比如:可让学生将一周的家庭用水量记录下来,并联系生活实际与现有知识来提出一些有效节约用水的方式;又或者是让学生对家里各种家具的尺寸进行测量,然后完成平面图的简单绘制等等,以此来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多角度拉近数学学科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 [2]。
二、生活素材引入小学数学课程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1. 把握人民币的面值,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做出准确把握。2. 在模拟购物情景当中简单的计算、使用人民币;3. 强化小学生数感、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充分体会。
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利用多媒体来将超市购物的一段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视频当中人们是怎样使用人民币来付款、找零的做出细致观察。然后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使用人民币?”以此来快速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2. 认识人民币。课堂上给学生呈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纸币与硬币,让大家对上面的图案、数字、文字等特征做出细致观察,同时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名称、价值作出介绍。然后让大家以小组形式来利用学具人民币去完成分类、辨认练习;3. 模拟购物。将教室布置成“文具店”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老板和顾客,用学具人民币来完成不同的购物任务。顾客可根据商品上标注的价格来选择相应数额的人民币来付款,老板则要完成计算找零的任务。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空间和时间,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付款方式。如,购买的是 5 元 7 角的商品,可以付一张 5 元的纸币,一个 5 角的硬币和两个一角的硬币。又或是付 6 元,让老板找零 2 角;4. 生活延伸。可以给学生们布置在周末和家长一起去市场买菜,并将菜的价格与付款方式记录下来这一作业任务。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人民币的认识、换算知识有深刻认识,也能够为后续在实际生活中正确的使用人民币带来助力,对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 [3]。
案例二: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1. 对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义产生透彻理解,准确掌握应用百分数的方法。2. 可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折扣、税率和利息等方面的问题。3. 强化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逐步提升。
教学过程:1. 问题导入。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展示商场搞促销活动的广告,如,“购物返现 15%”“满 200 减
“全场八折”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广告当中的百分数、折扣是什么意思?怎样购买才更划算一些?由此来快速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2. 探究学习。从“商场打折”这一问题入手,带领学生对“八折”的含义是什么做出分析,明确就是现价是原价的 80% 。然后引入具体的案例:一件外套的原价是 200 元,打八折后的价格是多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计算方法。完成后,再将税率、利息等贴近生活实际的百分数问题引入,让大家在尝试着进行存款利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应用、巩固所学。又或者是以小组形式来进行解题思路的探究。3. 实践应用。让学生对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或者是商场不同时期的折扣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来给出合理的消费、存储建议,以此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结语: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课来讲,挖掘生活素材来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组织具有的意义是非常显著的。既可以让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魅力有充分体会,也能够为学生数学素养能力的全面提升构建良好条件。为此,在之后的教学组织中,数学教师应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发展需求做出全面把握,以此来挖掘出与之相适应的生活素材,将其灵活应用到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当中,以此来为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提供更大保障。
参考文献:
[1] 辛海霞. 挖掘生活素材开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途径分析 [J]. 考试周刊 , 2021, (37): 79-80.
[2] 王丹丹 . 有效使用生活素材 创设高效合理的小学数学课堂 [J]. 小学生 ( 中旬刊 ), 2018, (02): 32.
[3] 张春燕. 挖掘生活素材开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 [J]. 小学科学( 教师版 ), 2017, (1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