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中高段数学“数学阅读 + 思维导图”双螺旋学习模式的建构与应用

作者

黄燕

仁寿县慈航镇小学校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教学的模式不断更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思维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模式,变革日益加速。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与思维能力,成为了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结合数学阅读与思维导图的“双螺旋学习模式”逐渐被提出,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数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数学文本,提高他们的数学语言理解能力。思维导图则作为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本研究基于西师版5 年级数学教材,结合数学阅读与思维导图,探讨了双螺旋学习模式的构建,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其有效性。

一、数学阅读在“双螺旋学习模式”中的应用

1. 数学阅读的定义与目标

数学阅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数学问题、公式、定义及证明等内容的理解和解读,增强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提升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数学阅读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阅读,不仅获得数学知识,还能提高分析、推理和总结的能力。数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数学阅读的关键作用

数学阅读对学生数学理解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促进他们对数学方法和技巧的掌握。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数的性质、运算规则等。数学阅读通过对解题思路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起问题解决的框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双螺旋学习模式”中,数学阅读与思维导图的结合,使得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结构,强化了他们的系统思维能力。

3. 数学阅读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数学阅读通常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文字、图形等元素出发,帮助他们解读数学问题的背景,分析问题的结构。通过阅读数学课文,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定理的推导过程和解题的思维方法。在西师版 5 年级数学教材中,学生在学习“分数与小数”时,需要通过阅读相关内容,理解分数、小数及其运算的性质。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帮助他们形成对数学概念的准确理解,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双螺旋学习模式”中的应用

1. 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与构建原则

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组织、整理和展现思维过程的工具。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展示知识之间的关系、步骤和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理解。思维导图以中心主题为核心,放射状地连接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框架。通过结构化的信息展现,学生能够快速识别出数学问题的关键要素和解决思路,从而提高解题效率。思维导图的构建应遵循简洁、层次分明的原则。简洁意味着每个节点只需包含一个核心信息,避免信息冗杂,确保思维导图清晰易懂。层次分明指的是从中心主题向外扩展时,应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分配信息,体现出从基础到深入的学习过程。对于数学学习而言,思维导图的设计应突出数学概念、定理与解题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2. 思维导图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

思维导图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导图能够将复杂的数学概念和定理关系进行视觉化,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的结构化特点使得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回顾和复习,特别是在面对多维度知识时,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复杂的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通过思维导图整理出问题的核心要素,还能通过图示化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步骤。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条件之间的关联都能够通过思维导图的连接线体现出来。这种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切入点,并避免在繁琐的计算中迷失方向。通过层次化的信息展示,学生在解题时能够有效梳理解题步骤,提升解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 思维导图的课堂应用与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使用需要教师设计出具有引导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首先为学生展示一个整体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框架。在新知识的引入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逐步引导学生完善思维导图,将已学的知识和新的知识点逐一加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还能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思考的习惯。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仅限于知识的展示与整理,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制作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深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复杂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教学中,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图示化的方式理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小学中高段数学‘数学阅读 + 思维导图’双螺旋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重点分析了数学阅读与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数学理解力和思维能力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结合西师版 5 年级数学教材,本研究展示了该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数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机会,通过细致阅读数学文本,学生能够掌握数学语言、概念及解题策略;而思维导图则通过图形化的展示,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和解题思路,提升他们的系统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双螺旋学习模式的实施,使得数学学习不仅关注知识的理解,还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数学阅读和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结合,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模式,学生能够在结构化的学习框架内,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形成更加全面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 王艳 . (2019). 数学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39(8), 112-114.

[2] 李娜 . (2020).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小学数学研究》,27(5), 56-59.

[3]张玲. (2021). 数学教学中的双螺旋学习模式探索.《基础教育研究》,33(7), 45-48.

[4] 刘涛 . (2018). 数学思维导图的构建与教学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28(6), 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