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船精神与高中生文化自信培养的融合路径探究
陈敏儿
汕头市澄海苏北中学 515829
引言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核心,高中阶段是培养文化认同与理想信念的关键期。面对多元冲击,一些学生出现文化自卑与认同淡化问题。红头船精神凝聚坚定信仰与奋斗精神,将其融入文化自信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国家认同,培育具有文化自觉与时代担当的青年。
一、红头船精神的内涵与文化价值解析
樟林古港是“红头船”的故乡,以敢闯敢拼享誉已久。“红头船精神”属于拼博、进取、吸纳的海洋文化,体现了刻苦勤劳、爱国爱乡、自强不息的侨乡文化和“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精神。蕴含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时代价值,具有鲜明的本土性与普遍教育意义。其文化价值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历史价值,丰富地理传统历史文化教育内容;二是思想价值,弘扬理想信仰与使命担当;三是情感价值,激发青少年对家乡发展的认同与情感共鸣。将其融入德育体系,能以故事感染学生,以精神引领成长,助力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实困境与需求分析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日益深入的社会背景下,高中生面临着价值观多元化与文化认同碎片化的现实挑战。首先,一部分高中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存在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倾向,对本土历史文化缺乏敬畏与热爱。其次,学校德育课程相对形式化,系统性与时代感弱,导致树立文化自信的教育内容往往停留在教材层面,难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与行动认同。第三,家庭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功能弱化,部分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孩子民族认同和家国情怀的系统培养。加之短视频、流行文化等传播内容的价值引导不明确,使得高中生在面对复杂信息时,难以形成独立思考与价值辨析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文化自信教育面临着内容资源供给不足、教育形式单一、实践平台缺失、评价体系模糊等问题。因而,必须拓展教育路径,丰富教育资源,深化课程体系,将具有本土特色、历史传统与精神高度的红头船精神系统性地融入高中教育实践之中,既回应青少年对精神价值的内在需求,也推动文化自信教育落地生根。
三、红头船精神融入高中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索
构建红头船精神与高中文化自信教育的融合路径,应深挖“樟林古港”这一特有资源,将“红头船精神”融入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坚持“课程引领—活动驱动—文化浸润—情感共鸣”的系统逻辑,注重顶层设计与实践生成相结合,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首先,在课程教学方面,应在思政课、中国历史、语文等相关学科中,设立红头船精神相关内容专题,通过历史人物、事件背景、地标等内容呈现,结合历史叙事与价值引导,增强课程的时代感与感召力。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以红头船精神为核心的主题文化空间,如建设红头船精神文化宣传栏、开设红头船讲堂、设立学生侨批文化讲解团等,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化力量。在活动组织上,可设计“红头船之旅”研学实践、“侨批”书画比赛等,将精神体验转化为具体行为,增强实践教育效果。此外,还应推动“红头船精神 + 数字教育”模式创新,提升学生参与度和接受度。最后,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下,应引导家长参与文化共育,社区提供场域资源支持,实现从“学校教育”到“全域育人”的有效转化。
四、保障融合路径有效实施的机制建设建议
为了确保红头船精神与高中生文化自信教育融合工作的可持续推进,需要从制度设计与保障机制两方面同步发力。首先,要建立融合工作的制度化运行机制,明确教育行政部门、中学具体执行单位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评价体系与资源目录,保障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的科学性与一致性。其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展针对性的师德培训与文化素养提升项目,提升教师对红头船精神的理解与教育表达能力,使其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再次,建立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多元评价机制,鼓励将学生在红头船精神的学习、表达、传播、创新等方面的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突出过程性、情感性与发展性的结合,真正体现“知信行合一”的教育效果。还需推动地方资源整合,如加强与地方侨批馆、纪念馆、文化研究机构的合作,利用地方侨批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拓宽德育资源渠道。通过制度支持、资源共建、评价引导与协同育人,构建长效化、专业化、生态化的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红头船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五、结论
“红头船精神”蕴含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刻苦勤劳、爱国爱乡、自强不息的侨乡文化和“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地方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更具有深刻的育人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在新时代全面推进文化自信建设的背景下,将红头船精神有机融入高中生文化认同与价值观教育中,既是体现家国情怀的有效路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对红头船精神文化价值的深入挖掘,从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家庭协同与制度保障等多个维度提出融合路径,强调应以系统化设计与动态化实施相结合,推动教育内容与精神传承的深度整合。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区域试点工作,开发更多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资源与活动形式,不断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促进高中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内化认同与自觉践行。在全社会共同推动下,红头船精神将成为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增强文化自信、走向自尊自强个性培养的重要精神支柱,为培养富有当担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坤达 . 汕头的时代精神就是红头船精神 [N]. 汕头日报 ,2017-08-
08(F02).
[2] 许斯涵. 汕头获评“海上丝绸之路”优势型城市[N]. 汕头日报,2024-
12-08(001).
[3] 陈珊娜 . 弘扬潮人精神谱写文明新篇 [N]. 汕头日报 ,2024-11-2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