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社版选择性必修 4unit1 understanding ideas 《Facing the Future》阅读教学设计
袁俊莲
青海湟川中学 810000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Unit 1 Facing the Future(Understanding Ideas)
课时安排:1 课时(45 分钟)
适用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版本:外研社版2019
二、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
1. 掌 握 文 中 重 点 词 汇 与 短 语:ambition、single-minded、ultimately、twists andturns 等,并理解其在语境中的含义。
2. 通过阅读训练,提升获取细节信息、概括段落大意及推理判断的能力。
(二)文化意识
了解海明威和柯南·道尔的文学成就及人生经历,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作家的奋斗精神。
理解“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普世主题,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
(三)思维品质
通过分析两位作家的异同,培养比较与对比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合文本内容,思考未来规划与意外应对的关系,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四)学习能力掌握根据标题预测文本内容、通过关键词定位信息的阅读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文本中两位作家的人生经历与成就的梳理。
对“面对未来应做好规划与意外准备”这一主题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复杂长句的含义(如 Steve Jobs 的引言)。
结合自身实际,形成对未来的积极态度与规划。
四、教学方法与教具
(一)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获取信息。
问题教学法:通过提问促进学生思考与讨论。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两位作家的异同。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文本图片、作家资料、练习题)思维导图模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 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未来”相关的图片(如星空、日历、毕业场景等),提问:“What comes to yourmind when you think about your future?”
播放简短的未来主题视频片段,引出课题:“Today we'll explore how to face the future through the stories of two famous writers.”
学生活动:
自由发言,分享对未来的想法与感受。
观看视频并思考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与视听刺激激活学生对未来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建立主题关联。(二)预读活动(7 分钟)
1. 问卷调查
教师活动:
分发“高中生活问卷调查表”,包含以下问题:
How do you feel about your performance in senior high school? What goals have you achieved? What goals are still unachieved?
How do you plan to achieve your future goals?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问卷,思考自己的高中生活与未来规划
小组内分享答案,交流彼此的目标与计划。
设计意图:通过问卷活动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为文本阅读做铺垫。
2. 作家预测
教师活动:
展示海明威和柯南·道尔的图片及部分生平信息,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se two writers? What do you think their stories have to do with facing the future?”
引导学生根据标题“Facing the Future”预测文本内容。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结合已有知识猜测作家的成就与
小组讨论并分享对文本内容的预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预测能力。
(三)文本阅读与理解(15 分钟)
1. 快速阅读
教师活动:
布置快速阅读任务:“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d out what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文本的论说文类型和结构。
学生活动:
快速浏览文本,概括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培养快速获取文章主旨的能力。
2. 细节阅读
教师活动:
提供段落匹配任务:“Match the main idea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aragraphs.”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定位信息,完成匹配。
学生活动:
仔细阅读各段落,找出关键句(如主题句)。
将段落与对应的大意匹配,说明匹配依据。
设计意图:培养细节阅读能力,理解文本结构。
3. 对比分析
教师活动:
分 发 表 格 模 板, 引 导 学 生 梳 理 两 位 作 家 的 异 同:“Fill in the table withinformation about Hemingway and Doyle.”
强调比较与对比的连接词(如 by contrast、while 等)的作用。
学生活动:
完成表格,分析两人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梳理信息,培养比较与对比的思维能力
(四)深度理解与讨论(10 分钟)
1. 难句解析教师活动:
呈现文中难句,如 Steve Jobs 的引言:“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分解句子结构,解释关键词(dots、connect)的比喻意义。
学生活动:
分析句子结构,尝试翻译并理解其含义。
讨论句子与文本主题的联系,分享自己的感悟。
设计意图:突破阅读难点,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2. 主题讨论
教师活动:
提出讨论问题:“What can we learn from Hemingway and Doyle about facing the future?”
提供句型支架:“We should... because... ”“It’s important to... so that..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结合两位作家的经历总结面对未来的态度与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10 分钟)
1. 中国作家案例分享
教师活动:
提问:“Do you know any Chinese writers and their stories about facing the future?”
展示中国作家(如鲁迅、莫言)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经历与未来规划。
学生活动:
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国作家故事,讨论他们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
比较中国作家与文中两位外国作家的异同。
设计意图:结合中国文化,拓展阅读视野,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
2. 未来规划写作
教师活动:
布置写作任务:“Write about how you are going to build your great future.”提供写作思路: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应对意外等。
学生活动:
构思写作内容,列出提纲。
撰写短文,描述自己的未来规划。
设计意图:将阅读所得迁移到写作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六)总结与作业(3 分钟)
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两位作家的经历、比较与对比的阅读策略、面对未来的态度。
强调“规划未来与应对意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未来。
作业:
基础作业: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巩固文中重点词汇与短语。
拓展作业:采访一位长辈,了解他们的未来规划与实际经历,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
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环节的参与度与表现。
问卷与练习:分析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和课堂练习题完成情况。
写作反馈:对学生的未来规划短文进行批改与点评,关注语言准确性与内容合理性。
(二)终结性评价
单元测试:在单元测试中设置相关阅读题目,考查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项目作业:结合本单元主题,布置综合性项目作业,如制作“未来规划”海报。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理解文本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比较与对比的阅读策略是本节课的重点,可通过更多实例帮助学生巩固这一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未来可结合更多多媒体资源和真实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