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研究
孙海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市第一小学 848000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单元教学被认为是一种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然而,实际教学中,针对大单元教学,教师们可能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如何合理划分教学内容、如何多样化教学方法、如何深入挖掘知识内涵等。
一、大单元教学概述
大单元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将一定范围内的知识、技能或主题整合起来,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系统、深入的教学 [1]。概述大单元教学包括以下要点:
大单元教学的目的在于深入探究某一主题或领域,通过系统性、全面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掌握并应用相关知识。它能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大单元教学通常由预设的教学目标和主题构成,它涵盖一个较广泛的话题范围,例如某一学科的某一章节或者跨学科的内容,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教师能够更好地规划课程,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二、当代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现状
当代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缺乏足够的深度与拓展:当代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普遍存在知识点过多、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情况 [2]。教师为了应付内容的完整性,可能会陷入匆忙赶进度的状态,导致对某些重要概念或主题的深度探究不足。这可能使学生只停留在表面理解层面,无法真正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
单一教学模式的倾向:大单元教学可能存在单一教学模式的倾向,过于注重传统的讲授和笔记整理,忽视了多元化、互动性教学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模式可能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降低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当代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可能存在问题。过于侧重于笔试或者单一形式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可能导致学生只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实际理解与运用。
这些问题可能阻碍了学生对语文知识全面发展的机会,限制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新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
(一)明确大单元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实践性,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采取以下两点教学路径:
明确教学目标与主题:针对《圆明园的毁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比如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掌握相关词汇和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价值观。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通过小组讨论、图片展示、多媒体资料展示、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全面感知和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和主题,以及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还能培养其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二)整合大单元的教学资源
多源教学资源整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是关键。从文字、图片、视频、文献资料到实地考察等多个角度,以多元化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圆明园的毁灭》。引入历史文献、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影视资料等多种资源,展示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通过呈现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全面、多角度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跨学科整合与拓展:基于《圆明园的毁灭》,整合跨学科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结合历史、文学、地理、艺术等不同学科,让学生了解该事件对于不同领域的影响。例如,通过地理角度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文学角度分析相关诗文作品中的意境等[3]。
通过整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跨学科的知识,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圆明园的毁灭》事件本身,还能够从不同角度拓展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三)合理安排大单元教学内容
分步骤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水平,合理划分教学内容,将《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过程、影响等内容分步骤进行设计。分阶段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探究和思考,以确保内容深入,学生能够有序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全貌[4]。
结合多样化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每个阶段的教学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采用讲授、讨论、阅读文献、观看视频资料、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比如,通过历史文献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通过影视资料和实地考察增加亲身感受和认知,通过讨论展开思辨和交流。
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感知和理解《圆明园的毁灭》,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探究单元主题理解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深度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圆明园的毁灭》所涵盖的文化内涵。通过历史文献、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文本形式,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当时社会背景、皇家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5]。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文化和国家命运的影响,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启发性思考与文化连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含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例如,探讨文化保护与传承、历史教训对当今社会的启示等方面,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智慧,深入理解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样的教学路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结语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的探究和研究,希望能为教师提供实际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也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为语文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周波 .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24-01-01].
[2] 寇慧敏.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J]. 语文课内外,2022(24):0040-0042.
[3] 赖芽治 .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初探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 2023(18):158-161.
[4] 李如燕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措施 [J]. 天津教育 ,2023(23):108-110.
[5] 何小芳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 [J]. 炫动漫 ,2022(8):010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