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研究
李乐怡 宋沛怡
河南科技大学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发展数字经济。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50.2 万亿元,占整个 GDP 比重的41.5%[1]。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2]。
从现有文献可知,学术界对数字经济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测度方法、指标体系构建、时空演进趋势等方面。在数字经济测度方法方面,张美慧和许宪春认为数字经济的测算方法大体可以分为增加值测算、指数测算、卫星账户测算三种方法 [3]。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王军等从数字经济发展载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四个维度构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4]。已有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对于数字经济的区域差异的研究仍有不足。鉴于此,本文从数字化基础设施及互联网普及率、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创新活动 4 个维度构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差距和空间演变格局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 数字经济测算的指标体系构建
2.1 数据来源说明
本文通过参考赵涛等(2020)[5] 的文章建立了一个三级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统计年鉴、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 由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没有2011 年之前的数据,故本文研究2011-2021 十年的数据。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研究在考虑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采用互联网普及度及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等四个维度,对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在衡量
互联网发展水平时,本研究参照黄慧群[6] 等(2019)的研究方法,选取了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互联网产业产出水平以及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等指标。
在评估数字技术应用方面,本研究使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该指数作为衡量数字金融普惠性的综合指标,提供了数字金融发展的量化视角。

3. 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水平
根据 2012—2021 年中国各省份数字经济测度结果表 2 可知,第一,中国各省份数字经济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由东向西扩散,越靠近西边数字经济水平越低。第二,从现代化综合得分来看,上海最高,广东次之,排在最后的是西藏,具有显著的城市间差异。

(表中的数值为改进的CRITIC 测算出来的数字经济水平数据 ∗100 )
4. 结论
本文在构建数字经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了 2011-2021 十年的全国各个省份的数据,使用改进的 CRITIC 法,对各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化水平进行刻画,最终得到以下结论:
在观测年限内,全国以及六大地区的数字经济化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各个区域与城市之间增长的速度不同,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为,靠近华南地区因受其辐射影响,数字经济化水平相对较高,离华南地区越远数字经济水平越低。
从相对差异来看,数字化水平总体空间差异呈现的是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这说明在非均衡现象在全国整体范围内有所减弱。
参考文献:
[1] 国家互联网办公室 .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 (2022)[R]. 北京: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3.
[2] 路智雯 . 数字经济、创新水平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 [J]. 中国物价 ,2024,(05):94-98.
[3] 许宪春 , 张美慧 .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 基于国际比较 的 视 角 [J]. 中 国 工 业 经 济 ,2020,(05):23-41.DOI:10.19581/j.cnki.ciejournal.2020.05.013.
[4] 王军 , 朱杰 , 罗茜 .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演变测度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38(07):26-42.DOI:10.13653/j.cnki.jqte.2021.07.002.
[5] 赵涛 , 张智 , 梁上坤 . 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J]. 管理世界 ,2020,36(10):65-76.
[6] 黄群慧 , 余泳泽 , 张松林 . 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 [J].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