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矿方法的优化与应用研究

作者

郑红瑞

赤峰柴胡栏子黄金矿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赤峰市 024000

引言

在矿产资源开发进程持续推进的当下,浅部易采资源日益减少,开采活动不断向深部及地质条件复杂区域拓展。复杂地质条件下,断层交错、岩性不均、地下水活跃等因素相互交织,给采矿作业带来巨大挑战。传统采矿方法难以适应多变的地质环境,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开采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深入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矿方法的优化与应用研究,成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开发效益的必然选择。

一、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采矿需求特性

1.1 地形与地质构造复杂

复杂地质区域往往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地形与地质构造。断层发育使得地层结构支离破碎,原本连续的岩层被错断,形成大小不一的岩块,增加了巷道掘进与采场布置的难度。频繁的褶皱现象导致岩层形态复杂多变,走向、倾向与倾角不断变化,使得采矿工程设计难以精准规划。此外,地形起伏大、山体陡峭的地貌特征,不仅增加了采矿设备运输与安装的难度,还对矿山开拓系统的稳定性构成威胁。在这样的条件下,采矿方法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地形地质的复杂性,既要保证工程施工的可行性,又要确保采矿作业的安全性,需要具备灵活应对复杂地质构造变化的能力。

1.2 岩性与地应力多变

复杂地质区域的岩石性质差异显著,从坚硬的花岗岩到软弱的页岩,岩石强度跨度极大。这种岩性的多变性使得采矿过程中巷道支护与采场稳定性控制面临巨大挑战。在软弱岩层中,巷道极易出现变形、塌方等问题;而在坚硬岩层的高地应力环境下,又容易引发岩爆灾害,对采矿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威胁。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在不同区域、不同深度也存在明显变化,当采矿活动打破原岩应力平衡时,应力重新分布可能导致巷道变形加剧、采场顶板垮落等事故。

1.3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复杂地质区域通常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涌水量大且水压高。地下水的活动不仅会软化岩石,降低岩石强度,影响巷道和采场的稳定性,还可能引发突水、泥石流等严重灾害。在采矿过程中,一旦揭穿含水层或遇到导水断层,大量地下水涌入采场,可能瞬间淹没巷道,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此外,地下水还可能携带泥沙等物质,形成泥石流,进一步加剧灾害的破坏力。因此,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采矿,必须将治水与开采有机结合,既要采取有效的排水、堵水措施,降低地下水对采矿作业的影响,又要合理选择采矿方法,避免引发水文地质灾害。

二、现有采矿方法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性难以保障

传统采矿方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面对各类地质灾害时防护措施明显不足。在巷道支护方面,多采用较为简单的支护形式,难以抵御复杂地质构造和高地应力的影响,导致巷道变形、塌方事故时有发生。采场稳定性控制技术也相对落后,对于采场顶板和边帮的稳定性评估缺乏精准手段,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在应对突水、岩爆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时,缺乏有效的预警和防护机制,一旦灾害发生,难以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严重威胁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矿山财产安全,使得采矿作业长期处于高风险状态。

2.2 开采效率低下

复杂地质条件下,传统采矿工艺存在工序繁琐、作业循环慢的弊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每一个采矿工序都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处理,如在破碎岩层中掘进巷道,需要频繁进行支护和处理塌方,大大延长了掘进时间。同时,现有的采矿设备对复杂地质环境的适应性较差,机械化程度低,许多作业仍依赖人工操作,导致开采进度缓慢。

2.3 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采矿方法由于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在采矿设计阶段,对复杂地质条件的考虑不够充分,导致采场结构和开采顺序不合理,许多矿石无法有效回采,造成矿石损失。在回采工艺方面,技术落后,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无法实现对矿石的精准开采,使得贫化率居高不下,大量废石混入矿石中,降低了矿石品位,严重影响了资源利用率。资源的浪费不仅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损失,还增加了矿山的开采成本,对矿山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采矿方法的优化与应用策略

3.1 创新采矿工艺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研发新型采矿工艺是提高采矿作业水平的关键。分层开采工艺能够根据不同岩层的特点,分层进行开采,有效控制采场稳定性,减少矿石损失和贫化。充填采矿工艺通过向采空区充填废石、尾砂等材料,支撑围岩,降低地压活动,提高采场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优化采场结构和开采顺序,合理确定分层高度、充填材料和充填工艺等参数。创新采矿工艺能够有效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的挑战,提高采矿作业的安全性和资源回收率,为矿山的可持续开采提供有力保障。

3.2 改进设备技术

研发适应复杂地质环境的采矿设备与机械是提高开采效率的重要途径。利用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对现有采矿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备更强的环境感知能力和自适应能力。例如,研发智能掘进机,能够根据岩石性质自动调整掘进参数,提高掘进效率和质量;采用自动化采矿设备,实现采矿作业的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作业安全性。此外,还应加强设备的可靠性研究,提高设备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减少设备故障和维修时间,从而提高整体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矿山企业的竞争力。

3.3 强化灾害防控

建立完善的复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保障采矿安全的重要举措。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如传感器网络、卫星遥感、地质雷达等,对断层、地下水、地应力等地质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捕捉地质灾害的前兆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发展趋势,提前发出预警。同时,制定针对性的灾害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矿山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强化灾害防控体系能够有效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保障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正常生产运营。

四、结论

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矿方法的优化与应用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通过深入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采矿需求特性,找出传统采矿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应用策略,为解决复杂地质采矿难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创新采矿工艺、改进设备技术、强化灾害防控等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采矿作业的安全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未来,应持续推进相关研究与实践,不断完善采矿方法,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地质条件,推动矿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伟 , 陈慧妍 , 张文猛 , 等 .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冲击地压机理与控制技术 [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42(09):46-48.

[2] 余翰荣 . 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矿方法的优化选择 [J]. 世界有色金属 ,2023,(22):56-58.

[3] 黄乃清 , 郎磊 . 某金矿复杂地质条件矿体协同开采技术研究 [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2,42(1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