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装配式钢结构连接件智能循环利用系统设计

作者

王法磊 王琰 王健 宋青林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随着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钢结构连接件的使用量日益增加。然而,传统连接件回收利用存在效率低、管理混乱等问题。本论文旨在设计一种装配式钢结构连接件智能循环利用系统,通过整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连接件从使用、回收、检测到再利用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提高连接件循环利用率,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钢结构;连接件;物联网;大数据

一、引言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凭借其施工速度快、强度高、可回收等优势,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连接件作为装配式钢结构的关键部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在实际工程中,连接件使用后往往面临回收困难、检测不精准、管理无序等问题,导致大量连接件无法得到有效循环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因此,设计一套智能循环利用系统,对提升装配式钢结构连接件的管理水平和循环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系统设计目标

(一)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实现装配式钢结构连接件从施工现场使用、回收、运输、检测到再次投入使用的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实时掌握连接件的状态和位置信息。

(二)精准检测与评估

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对回收的连接件进行快速、精准的质量检测和性能评估,准确判断连接件是否满足再次使用的标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

(三)提高循环利用率

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和精准检测,减少连接件的报废率,最大限度地提高连接件的循环利用次数,降低建筑企业的材料采购成本。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连接件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如合理规划连接件采购数量、优化回收路线等。

三、系统架构设计

装配式钢结构连接件智能循环利用系统主要由硬件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构成。

(一)硬件层

硬件层是系统数据采集和交互的基础,主要包括电子标签、传感器、智能检测设备和智能终端等。电子标签采用 RFID 技术,为每个连接件赋予唯一的身份标识,记录连接件的型号、规格、使用次数等信息;传感器用于监测连接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等状态数据;智能检测设备如超声波探伤仪、硬度检测仪等,可对回收连接件进行全面质量检测;智能终端(如手持终端、车载终端)用于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现场操作。

(二)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实现硬件设备与平台层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 5G、NB-IoT 等通信技术,确保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同时,建立专用的通信网络,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三)平台层

平台层是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数据中心、智能算法库和业务逻辑处理模块。数据中心负责存储和管理连接件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数据,包括基本信息、使用数据、检测数据等;智能算法库包含连接件质量评估算法、循环利用决策算法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系统提供智能决策支持;业务逻辑处理模块根据系统业务流程,实现对各功能模块的协调和控制,如回收任务分配、检测流程管理等。

(四)应用层

应用层面向建筑企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和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连接件管理模块、回收调度模块、检测评估模块、数据分析模块等。用户可通过应用层实现连接件的查询、借用、归还、回收路线规划、检测报告生成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操作,满足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

四、系统功能设计

(一)智能识别与跟踪

通过 RFID 电子标签和读写设备,实现对连接件的快速识别和定位。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可使用手持终端读取连接件标签信息,记录连接件的使用位置和使用状态;在回收过程中,智能终端可自动识别连接件,上传回收信息,实现连接件全生命周期的实时跟踪。

(二)自动化回收调度

系统根据施工现场的连接件回收需求和回收车辆的位置、装载能力等信息,运用智能调度算法,自动规划最优回收路线,分配回收任务给合适的车辆和人员,提高回收效率,降低回收成本。

(三)精准质量检测与评估

智能检测设备对回收的连接件进行多维度检测,将检测数据上传至平台层。平台层利用预先设定的质量评估算法,对连接件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判断连接件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连接件,系统自动标记并进行报废处理;对于合格的连接件,系统更新其使用状态和性能参数,为再次使用提供依据。

(四)库存管理与调配

系统实时监控连接件的库存数量、位置和状态,当库存低于设定阈值时,自动发出采购预警。同时,根据不同项目的需求,对库存连接件进行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库存积压和短缺现象。

(五)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系统对连接件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和分析图表,如连接件使用频率分析、回收效率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在连接件采购、回收策略制定、质量改进等方面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五、系统技术实现

(一)物联网技术应用

物联网技术是实现系统智能化的关键。通过将 RFID 电子标签、传感器等设备与连接件相结合,构建起物物相连的网络,实现对连接件状态和位置信息的实时感知和采集。同时,利用物联网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系统平台,为后续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二)人工智能算法

在连接件质量评估和循环利用决策过程中,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如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算法等。通过对大量连接件检测数据的学习和训练,建立准确的质量评估模型和循环利用决策模型,提高评估和决策的准确性和智能化水平。

(三)大数据技术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为企业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决策依据,如预测连接件的使用寿命、优化回收网络布局等。

六、系统优势

(一)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连接件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工操作和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管理人员可通过系统实时掌握连接件的状态和位置信息,及时做出决策,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的资源浪费和工期延误。

(二)保障工程质量

精准的质量检测和评估功能,确保只有符合标准的连接件才能再次投入使用,从源头上保障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工程质量安全,降低了因连接件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风险。

(三)促进绿色发展

通过提高连接件的循环利用率,减少了新连接件的生产和使用,降低了资源消耗和能源浪费,符合国家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提升企业竞争力

该系统的应用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提升企业在装配式建筑市场的竞争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七、结论

装配式钢结构连接件智能循环利用系统通过整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连接件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有效解决了传统连接件回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对于提高连接件循环利用率、降低建筑成本、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扩展性,使其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范莉莉.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节能技术及设备应用[J].佛山陶瓷,2023,33(11).

[2]董禹.电牵引采煤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