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张梅芳
邢台市第九医院055250
摘要:目的:评估早期护理干预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颈椎前路手术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评估术后疼痛程度与功能恢复质量,同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1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O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性早期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术后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对提升颈椎手术患者康复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早期护理;颈椎前路手术;康复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颈椎病发病率逐年攀升,颈椎前路手术成为常见治疗手段。然而,术后疼痛、功能受限及并发症等问题常困扰患者,影响康复进程。早期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系统化、个性化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它强调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康复的全流程管理,旨在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康复速度并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早期护理干预与传统护理模式的效果差异,探索其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方面的潜在价值,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新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30例。纳入标准:年龄介于40至75岁之间;经影像学检查确诊需行颈椎前路手术;ASA分级Ⅰ~Ⅲ级;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病;存在精神障碍无法配合完成评估;既往接受过颈椎相关手术;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如下:
(1)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一对一沟通,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流程、预期效果及术后注意事项,缓解其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并帮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治疗信心。同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术后康复知识培训,使其充分了解康复过程的重要性。(2)体位管理与呼吸功能训练:术前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颈部活动练习,如轻柔的颈部拉伸动作,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术后僵硬。术后鼓励患者保持正确的卧姿,并配合深呼吸训练,促进肺部扩张,避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3)疼痛控制与舒适护理: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疼痛程度,及时给予药物干预或物理疗法(如热敷、按摩),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状态。此外,还注重环境优化,营造安静整洁的病房氛围,让患者得到充分休息。(4)早期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术后第1天即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四肢主动运动及轻微的颈部肌肉收缩练习,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关节活动。同时,安排专业康复师定期评估患者恢复情况,量身定制后续康复计划,助力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能力。
1.3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肩颈疼痛程度(VAS评分)、颈椎功能恢复情况(ODI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辅助指标涵盖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通过综合评估这些指标,可全面反映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x±s)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χ2检查数据;P>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肩颈VAS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1d及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肩颈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颈椎JOA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颈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比较
术后1d及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血肿、喉头痉挛等致死性并发症,两组其余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3讨论
早期护理干预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有效降低了术后疼痛,还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通过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患者对手术的认知更加清晰,焦虑情绪得以缓解,从而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治疗过程。这种正向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各项康复训练。体位管理和呼吸功能训练是早期护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措施不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术后粘连风险,还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尤其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而言,科学合理的体位摆放和规律性的呼吸练习显得尤为关键。此外,疼痛控制与舒适护理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住院体验。通过个性化镇痛方案的应用,患者能够更快适应术后状态,这不仅有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也减轻了家属的担忧。最后,早期功能锻炼结合专业的康复指导,使得患者能够在出院后迅速回归正常生活轨道,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且高效的护理模式,它贯穿了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康复的全过程,为提升颈椎前路手术的整体疗效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应进一步推广此类护理实践,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郝敏,任爱红,马秀琴,等.改良充气式颈椎枕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3,47(07):1173-1174.
[2]申银艳,侯星丽,欧青兰,等.基于互联网的ERAS护理模式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23,42(03):325-328.
[3]朱丽艳,陆怡,肖鑫.颈椎前路手术预住院患者自我准备度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23,36(01):95-96.
[4]何旭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D].汕头大学,2022.
[5]余城飞.颈椎前路手术后内固定松动并发食管瘘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22,21(0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