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工作质量提升作用

作者

岳宏达

邢台市第九医院055250

摘要:目的:评估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运行质量改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名专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对比系统应用前后的工作效能。以2024年1月为分界点,将2023年1-12月设为对照组,2024年1-12月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分别在设备维护、流程规范性及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量化比较。结果:观察组设备维保缺陷率、操作错误率及登记耗时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在清洗、包装、灭菌和发放环节的质量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同样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系统显著优化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器械处理质量和管理效能,为医疗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工作质量

引言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及配送的重任,而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和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在此背景下,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必然趋势。信息化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全流程监控与优化,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还能增强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因此,探索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对于提升工作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40名为研究对象,以2024年1月为分界点,将2023年1-12月设为对照组,2024年1-12月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在职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熟悉日常工作流程。排除标准:近半年内参与其他研究或存在严重身体/心理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具体如下:

(1)流程透明化管理:观察组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实现了从器械回收到发放全流程的可视化跟踪。每一步骤都有详细记录,便于追溯和分析,从而优化了整体运作流程,使整个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更加有序高效。(2)质量管理体系升级:信息化管理工具的应用让消毒供应中心在各个环节都拥有了更科学的质控手段。无论是清洗质量还是灭菌效果,都能通过系统实时监测并及时调整,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确保了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工作效率全面提升:借助信息化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完成设备维护登记、使用状态更新等工作,大大缩短了以往繁琐的手工记录时间。这种高效的管理模式不仅减轻了员工负担,还让他们有更多精力专注于核心业务,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生产力。(4)员工满意度显著提高:新系统的友好界面设计和人性化功能设置得到了一线员工的一致好评。它不仅简化了日常操作流程,还增强了信息共享的便捷性,使团队协作更加顺畅。这种良好的用户体验直接提升了员工对工作的认可度和归属感,形成了良性循环。

1.3观察指标

观察设备维保缺陷率、设备操作错误率、设备使用登记时间等效率相关指标;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发放质量等质量相关指标;以及工作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评分。这些指标全面覆盖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用以评估其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消毒质量及改善工作体验方面的综合表现。

1.4统计学方法

SPSS24.0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x±s)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χ2检查数据;P>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落实信息化管理前后设备管理指标比较

观察组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维保缺陷率、设备操作错误率及设备使用登记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落实信息化管理前后工作质量比较

观察组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发放质量方面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落实信息化管理前后工作人员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工作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信息化管理系统显著优化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实现了从器械回收、清洗、包装到灭菌发放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极大降低了人为失误的可能性。例如,在设备维护方面,系统能够自动生成保养计划并实时提醒相关人员执行任务,确保所有器械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此外,通过数据整合与分析,管理者能迅速发现薄弱环节并及时改进,从而持续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信息化管理促进了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传统的手工记录容易出现遗漏或错误,而数字化平台则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数据支持。无论是清洗质量还是灭菌效果,都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并生成详细的报告供后续审查。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有助于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最终保障了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可能伴随一定的挑战。对于消毒供应中心而言,初期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可能会面临技术培训不足的问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来帮助员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另外,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必须确保不会因为网络故障或其他技术问题影响正常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项积极有效的举措,它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还为未来进一步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也应关注并妥善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以充分发挥这一系统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卢艳叶,孔静.信息化追溯管理平台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3,30(09):102-105.

[2]翟海英,翟梦梅.信息化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复用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25):166-168.

[3]林莎,林伟,刘雪玉,等.手术器械电子图谱在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中的优势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5):151-154.

[4]林莉,郭晓丽.“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09):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