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创新设计策略

作者

庄铃芝

汕头市潮南区晓升中学 515144

摘要:《新课标》中提出了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但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其更多指向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传统高中数学教学多以课时为主导,虽然此教学模式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达成育人目的,但更多聚焦于知识的细致化讲解,侧重培养学生学科技能与成绩,忽略其多元化、综合性发展。单元整体教学注重单元相关知识、技能与方法的整合,能够以更完整的教学结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整体学习、综合发展,进一步达成核心素养育人目标。为此,基于核心素养做好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创新设计

引言

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以及连贯性等特点。立足单元整体设计与开展高中数学教学,能够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增强教学效果。核心素养导向下,基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等需求,教师需要立足单元整体教学进一步实现创新设计,从而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则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创新设计,同时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等,从而更好地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创新的价值

(一)促进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仍然深受学科化教学思想的影响,通过单一的讲解方式向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的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呈现零散性、局限化的状态,导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单元整体教学的创新则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进育人教学模式的建构。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现状出发,明确以学生自身发展为主的教学目标,创新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探究数学知识的机会,组织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体验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与输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发挥数学课堂教学育人功能,促进高效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形成。

(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生已经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在被动学习状态下,学生虽然学到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但自身品质却很少发生变化,因此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缓慢。单元整体教学的创新突出了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了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促使学生深刻体验了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能在主动探究学习中总结成功的数学学习方法,强化自身的思维锻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实现自身思维、能力及情感态度的综合发展。由此可见,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活动更多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较难参与到自主实践中。单元整体教学能够系统融合多种课型和学习实践方式,如问题导学、情境教学、项目实践等,进一步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契机,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注重“教”的过程,更强调“学”的效果。在单元整体教学课堂中,师生之间可完成身份的转变,即教师从课堂主体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学生也能在多种学习实践中逐步增强学习能力、学习思维。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创新设计策略

(一)组织个性化实践,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

在“创新与设计教学活动”阶段,教师还可以在课后拓展阶段,继续延伸单元主题,组织个性化数学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创新学生的数学实践与应用平台,以此发挥数学单元创新教学的意义,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例如,在“立体几何初步”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项目,例如制作立体几何模型、设计立体几何主题海报或手抄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等。学生则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活动项目。例如,制作模型的学生可以准备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要求制作出精美的立体几何模型;设计海报或手抄报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创意构思,绘制图案并编写相关文字说明;进行三维建模的学生则可以学习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完成模型的构建。活动完成后,学生可以通过展示作品、讲解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等方式,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和经验。如此,个性化实践的组织,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和特点,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机会,使得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得到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创造性活动中。

(二)整合单元整体内容,建构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单元整体视角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打破传统的按课时划分的教学模式,建构起单元知识结构框架,确保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清晰地展示单元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层次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在整合单元内容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同时还应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而建构单元知识结构框架时,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将知识点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体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培养他们的整体思维和系统思考能力。

(三)科学设定单元教学目标

相较于以往以课时为基本单位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均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扩张与拓展趋势。这就意味着,高中生在实际开展单元整体式的数学学习活动时,容易出现学习方向、思路混乱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单元整体教学助学、导学、促发展作用的发挥,还会加剧学生的数学厌学情绪与数学学困问题。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完成单元教学主题的定位工作后,就要采取“以学定教”的逆向设计思路,去设定更契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与成长需求的单元教学目标,一来帮助学生厘清单元学习的方向及思路,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二来协调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与知识、技能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科学设计教学评价,优化单元整体教学

教学评价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能对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及学生的成长状况展开多角度评价,能为教师提供调整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能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控程度。“三新”背景下教学评价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教师应在单元整体教学创新中重视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科学设计以学习过程为主的教学评价,充分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功能,优化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创新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对此,教师可以按照创新与明确教学目标、创新与整合教学内容等阶段性顺序,有序构建更具高效性的高中数学课堂,并通过建立资源整合、构建探究式课堂等途径,充分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孔月兰.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J].天津教育,2023(36):22-24.

[2]陈丹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3(35):162-164.

[3]殷春玲.创新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究[J].高考,2023(34):27-29.

课题项目:本文受汕头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24GHB157)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