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公园园林初步设计中的空间布局优化

作者

朱盈睿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热带农林学院

摘要: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公园是一种具有生态调节、美化环境等功能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市民休闲娱乐和社会互动的主要场所。但是,在快速的城市扩张中,很多城市公园的功能分区混乱、流线不畅、景观单一,极大地降低了其使用效率与生态价值。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园的整体效能,是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思考了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的原则,提出了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的策略与方法,并对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书面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公园;初步设计;空间布局优化

人们不仅渴望在忙碌的城市中寻找一处安静的休憩场所,更期待城市公园能够发挥生态调节、文化展示和社会凝聚等多种功能。在生态方面,城市公园具有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为植物和动物提供生存空间的作用;在休闲方面,城市公园已成为市民们放松身心,开展户外活动的理想去处;在文化方面,城市公园具有丰富的历史回忆和人文特质,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因而,在进行城市公园初步设计时,空间布局的优化就显得十分关键。科学的规划设计,不但可以提高公园的利用效果,实现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与协调性,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公园的生态价值,推动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一、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的原则

为保证城市公园的功能、美观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合理的空间布局原则。功能性原则要求考虑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将活动区、休闲区、生态区进行合理的分区,使得各个分区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与关联性,从而减少功能上的矛盾。比如,儿童游乐区应该离入口很近,方便父母监督,而安静的休闲区应该远离喧闹的活动场地。组织性原则强调“有序”的空间布局,体现整体性与秩序感,要有明确的路线指引,以保证游客在游览公园时的安全、顺畅。美观性原则需要在空间布局中注重景观节点的设计与分布,通过垂直设计与植被设计,创造出丰富的公园层次,提高公园的观赏效果。同时,还必须坚持生态性原则,在城市公园规划中要兼顾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合理利用自然地貌与植被,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上几个原则互相联系,它们的目标是为市民创造一个功能完备、美观舒适的绿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

二、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的策略与方法

(一)功能分区合理划分

为适应居民多元化生活需求,确保各个功能区域间的相互配合与补充,需要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在进行功能区划时,应先对园区周围的住户需求及利用习惯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将其大小和地貌特征相融合,确定出休闲区、运动区、儿童娱乐区、生态观光区等主体功能区。比如,儿童娱乐区要设计充足的安全缓冲区域;运动区要选在比较开阔的地方,通风较好,不影响周围的娱乐区;功能区要具有灵活性,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通过对公园进行适当的功能区划分,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需求,提高公园的使用效率与市民满意度。

(二)空间结构创新设计

在现代的城市公园中,应体现空间结构创新设计。如采取“多中心”的空间布局,设置小广场、观景台、水景等多个景观节点,并以步行道或景观走廊等方式将其串联起来,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利用地形变化及植被布置,创造开敞空间与半开敞空间的交替,增加空间的趣味性与探究感。比如,在园林内设置一定的微地形起伏,形成小山丘、山谷等景观,既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又可以给游客不同的观赏视角与体验。同时,空间结构的创新设计,也要注意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建立“绿色走廊”或者“绿色通道”,将公园与城市街道、周围绿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体系[2]。

(三)景观元素合理配置

在植物配置方面,要注意乔、灌、草等多层次的组合,使其具有较强的植被多样性。比如,在园林入口处或者主要的景点,可以布置高大的乔木做背景,中间搭配花灌木,底层以地被植物和草坪为主,形成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园林景观。在园林绿化中,要注重本土植物的选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具有较好适应能力的外来植物,以提高园林景观的稳定性与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要注意到水景的形式与功能,比如在园林中布置一些自然式湖泊、溪流或人工湿地等,既可以给园林增加灵动之美,又可以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通过对景观元素进行适当的布局,可以为园林创造出更加优美、舒适、生态环保的园林生态,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与生态效益[3]。

三、具体案例分析

上海复兴公园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坐落在上海市区的复兴公园,占地7.7公顷,该公园的景观设计融合了规则式与自然式风格,呈现出独特的中西合璧特色。复兴公园整体规划以轴线为中心,将园区分为东、西两个区域,界线明确,空间层次分明。西侧由北往南依次为玫瑰园、春广场、茶室、展览馆、水榭长廊和假山瀑布的中国园;东侧则包括马恩雕塑广场、沉床花坛和大草坪。这样的空间布局方式,不但保证了整个园区的风格协调统一,而且以灌木丛、道路、栅栏等实体屏障将各种景观区分开,在保证总体一致性的同时,也让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在空间联系上,复兴公园内设有多条步道体系,将不同景点进行有机连接,而一条由南至北的中轴线则起到了引导游客参观的作用。同时,园内设置有环形的入口,为游人提供便利,园内西面的墙壁与东侧的开放式道路相连,确保公园的相对独立性,也为周围的景观提供了一种开放式的空间[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公园园林的空间布局优化,是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增强生态效应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在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创新,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引入更多的生态理念与科学技术,为城市和市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助力构建绿色、和谐、宜居的现代都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君敏,李玉彤,赵思迎,林锦秋,李文琪.“公园城市”理念下河北省街道园林设计推动公共健康发展的实践[J].现代园艺,2024,47(04):144-146.

[2]李晓萌,董鹏成.浅析生态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4,4(03):172-174.

[3]高雅婕.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设计[J].林业科技情报,2022,54(04):161-164.

[4]钟和丽,罗越,林广思.基于城市公园的风景园林策划工作程序构建[J].风景园林,2022,29(07):97-102.

作者简介:刘露(1996-7),女,汉族,安徽省人,本科,现任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食品检验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