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音乐跨学科项目化探究性教学

作者

屈丹丹

梁山县第五实验小学

摘要:新课标实施以来,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带给学生多元化审美体验,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艺术表现力,形成协同育人格局,达到以美润心的育人目标。如何实现跨学科,怎样有机地融合其他学科,需要一线教师来思考。本文首先介绍项目化教学的概念,通过阐述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提出跨学科项目化探究性教学的策略,以多学科内容丰富音乐课堂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跨学科;项目化;探究

引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突出课程综合”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教师以跨学科方式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在提升学生音乐学习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以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为例展开讨论。

1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1.1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融合,可以有效提升音乐相关活动的形式,赋予学生新奇的学习体验。同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有所差异,跨学科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学习活动中,基于自己的特长或知识储备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参与感、成就感,提升学习的动机。

1.2提升音乐学习深度

音乐学科是一门与其他学科关联紧密的学科,如音乐表演时,表演者的动作、服饰以及舞台背景等都会影响音乐表达效果;音乐作品的歌词的创作与创作者的语言能力、文化修养等相关;在音乐欣赏中,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了解深度、歌词理解能力等都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效果。由此可见,音乐学科学习活动本身需要学生打破学科的界限,围绕音乐活动展开深度探究,让学生结合其他学科学习活动中积累的知识、思想、技能等加深对音乐学科知识的了解,深化音乐作品解读深度,更有创意地传递音乐作品的内涵,提升综合能力。

1.3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生活中的问题单一学科的知识往往解决不了,通常需要调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在离开校园后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灵活调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高效解决问题。这需要学生在校园学习的环节中积累一定的跨学科学习经验,而跨学科教学给达成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2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延续单调的音乐课教学法:先教学生音符找乐感,再教学生歌词学唱歌,在课堂教学结束前几分钟,全班进行几遍大合唱或者小表演,就结束了本次音乐课教学任务。目前小学音乐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不被重视的情况,除了由于部分主科过度追求应试分数,音乐科目本身脱离素质教育,与教育大环境背离,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一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偏重学生的唱歌技能,或者只进行乐理知识的讲解,前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后者令音乐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教学难以辐射其他学科,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无法产生影响。作为艺术类学科,小学音乐在评价形式上过于单一,很多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评价“简单而肤浅”,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共鸣,整体学习动机不足。从成长的角度而言,小学阶段是学生乐感形成的重要阶段,艺术的熏陶有助于审美能力的提升,我国设置音乐课的目的也基于此,期望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思路局限于音乐模仿,没有渗透其他有用知识,导致音乐学科在小学阶段被大幅度弱化,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小学音乐跨学科项目化探究性教学

3.1音乐与语文学科融合,弘扬传统文化

音乐虽然不是主科,却是备受关注的一门学科。其实,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比如,音乐中的歌词创作与语文有关,且两门学科均含有较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契机,将两门学科融合,使学生能够在语言知识与音乐知识的双重学习中,既感受音乐的魅力,又感知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且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含义。首先,教师应结合音乐教学案例,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并在语文学习系统中嵌入音乐内容。其次,教师在进行学科互融的过程中,应注意融合的灵活性,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其中的语文元素及传统文化内容。

3.2音乐与美术学科融合,提高视听能力

音乐学科与美术学科具有较强的共性,都属于艺术类学科。将音乐与美术学科互相融合,能避免出现艺术类知识学习的割裂状态,实现音乐知识与美术知识的互相渗透。学生能通过聆听音乐想象美好画面,也能通过欣赏一幅图画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氛围。从音乐与美术相融合的角度,带领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包括以下两个层面:首先,音乐学科关注的是听觉训练,美术学科关注的是视觉训练,两门学科的融合能够实现音美联动的学习模式,使听觉与视觉共同发展。其次,音乐与美术学科都是与美学相关的内容,学生通过收听音乐及欣赏美术作品,能够提高审美素养,使学生具有明辨真善美的能力,升华学生情感。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与美术核心素养都大有裨益。

3.3、音乐与英语学科融合,强化语用能力

音乐与英语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演唱英文歌曲就是一种音乐与英语的融合,它有助于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英文歌曲的节奏感。但英语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语言学科,且生活中缺乏英语学习语境,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畏难情绪。而音乐的律动性、节奏感强,能调动人的情感,使人的情绪能沉浸在曼妙的音乐中。所以,将枯燥的英语学习与富有情趣的音乐学习进行融合,能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压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如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欣赏并演唱英文歌曲,这既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4音乐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时代,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也实现了有机融合。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学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音乐信息,这对丰富学生的音乐储备、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主观能动性都十分有益。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不断运用,为学生拓展了音乐学习的渠道,也帮助学生在不同视域下理解音乐作品的含义,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当前,信息技术平台上有各种各样的音乐资源,学生需要学会自主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通过音乐学习“量”的不断积累,进而逐步实现“质”的突破。同时,学生在借助信息技术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自身学习的音乐成果,以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提升”的目的,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结束语

新时期的音乐探究式教学具有综合性特点,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意识、艺术气息以及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将音乐教学成果最大化。跨学科项目化模式符合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完全禁得住教学实践的考验,音乐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职业素养,深入探究音乐背后的知识,早日实现最高级的育人目标,为我国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席恒.新课标背景下音乐学科的内容结构和认知建构[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4,55(3):199-203.

[2]伍婷婷.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管窥[J].四川戏剧,2014(12):190-192.

[3]吴丽娟.立足教材开展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的方式与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4(2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