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林志勇
上杭县城东小学 364200
摘要:教学评价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对于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索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并分析其对应的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对于教学评价的观念也随之变化,与传统形式上单一的评价模式不同,不再只是根据纸面成绩,由教师进行评价。这种传统形式上的评价方式,不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不能将学生培养成拥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的人。而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能反映教学效果,还能为教学的改革提供方向,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教学评价的影响下,学生成绩往往以单一的测试和考试为主,忽视了学生在过程当中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构建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对于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知识的学习、情感态度的培养、行为习惯养成等多方面的情况。教师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知道,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全方面的发展。
2.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传统形式上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课本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反应学生的学习成果,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通过构建出完整的评价体系,能够让教师通过评价来得到教学反馈,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教学目标的达成性等方面产生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1.丰富评价主体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想要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就需要教师丰富评价主体。传统形式上的课堂教学当中,往往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由教师作为评价者,主导着对于学生的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容易收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导致评价的结果不够全面和客观,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学生失去多元发展的动力,限制了其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这种传统的单一评价主体,长期依赖在教育体系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影响着学生和课堂的良性发展。因此,想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评价主体模式,教师就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评价主体,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及时调整评价的策略,全方面、多角度对于学生进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教师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方式对于学生进行评价。
例如,教师在讲解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周末有安排》这节课程时,教师评价可以是对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周末计划制定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学生自评可以是对于自己制定的周末的安排计划进行反思和评价,如是否考虑到了学习、休息、娱乐等多方面,时间分配、可操作性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互评则可以是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周末计划,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从其他学生的周末安排计划中学习优点,发现不足,促进共同完善周末计划,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和时间统筹能力。此外,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周末时间的实际安排和表现,使评价更全面客观,有助于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
2.多元评价内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想要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就需要教师多元化评价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体系当中,评价内容往往局限于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成绩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时间、便于操作,但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教师会采取灌输式教学和题海战术,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机械性背诵和应试技巧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快速掌握书本知识,忽视了对于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学习厌烦。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实施教育评价的过程中,以掌握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使用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成为一个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要注重于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培养学生成为拥有良好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的健全思想的独立人格为核心,通过长期的教育和观察,对于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3.综合评价方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想要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就需要教师采用综合的评价方式。传统形式上的评价方式,不止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道德的人才,教师必要采用综合评价方式,确保整个评价过程公正、客观,能够适应不同情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课堂教学,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学生的整体得到蓬勃发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统编版教材《我们不乱扔》时,教师除了采用传统的纸质成绩评价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行为观察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首先可以通过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乱扔垃圾行为的态度,对表现出反感和坚决抵制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其次,教师还可以对于学生的行为观察进行评价,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对能自觉做到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反应教学质量,还能够促使教师和学生根据评价对于自身的不足,进行及时的改正和调整。通过具体的策略实施,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未来,教师要继续探索和时间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以期能够使学生成为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的人。
参考文献
[1]张洁莲.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3.
[2]张莉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构建[J].基础教育论坛,2020,(12):23-25.
[3]诸葛育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三个关注点[J].基础教育研究,2018,(23):6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