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高静思
哈尔滨市爱建学校 15001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文化的渗透不仅是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其文化根基的夯实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本文旨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品德和培养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阶段。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在语文课堂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无疑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当前小学语文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过于形式主义化
有些学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形式主义问题挺严重的。有一些学校太过于看重表面的展示和宣传了,却忘了实实在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创新和提高。这些学校总是喜欢搞大型文化活动、展览、演出这些,想着用这些外在的东西来显示自己多重视、多推广传统文化。但问题是,这些活动往往没有什么深层次的文化和教育意义,就是做做样子,根本达不到真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更麻烦的是,教学方法上也有形式主义。有的教师太依赖老一套的灌输式教学了,忘了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他们只是简单地教些表面的文化知识,不去深挖里面的深层意思和价值观,结果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和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传统式教学方法
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难以让学生全面接受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文化的内涵和精髓的传授。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讲解和记忆,缺乏深入的文化体验和实践。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机会,难以真正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三)学生传承意识不足
当前,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方面的意识显得尤为不足。他们往往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深刻认知,导致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动力和热情。尽管学校的教育体系一直在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们却很少主动去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更倾向于追求现代化的知识和技能,不熟悉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甚至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也知之甚少。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的整合
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内容的整合,不仅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还积极捕捉不同文化内容之间的融合触点,力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相结合,为学生们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
比如,在教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经典课文《腊八粥》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巧妙地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与本节课的内容相融合,为学生们呈现出一堂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通过详细讲述腊八粥的历史渊源,拓展学生对腊八节要吃腊八粥这一传统习俗的了解,教师可以借助生动的实力来讲解,引导学生走进腊八粥的世界。通过讲述腊八粥的历史渊源,让学生们了解这一传统美食背后的故事。结合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为学生们呈现更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如腊八蒜,喇腊八庙会等传统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们的文化底蕴,还能让他们喜欢上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心和自豪感。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游戏化策略无疑是一种富有创意且效果显著的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游戏和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
例如,教师在教授三年级下册“元日”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篇古诗词丰富的内容与深远的文化内涵,为学生们精心设计一场猜灯谜游戏。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词。教师可以通过对“元日”中的意象、场景进行提炼,设计出与诗词内容紧密相关的灯谜。比如,可以设计一些与春节习俗相关的灯谜,如“岁岁除夕来团聚(打一字)”,谜底是“出”,寓意着每年春节家人都会从四面八方回到家中团聚。通过这样的猜灯谜游戏,学生们不仅能在游戏中体验到乐趣,还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深入地理解“元日”这首诗词的内涵,从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三)开展户外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策划并开展丰富多样的户外实践活动,不失为一种高效且富有创意的方式,用以渗透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各类实践活动之中,他们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比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下册“清明”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户外实践活动,无疑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这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补充,更是对学生们心灵深处的一次洗礼。在扫墓活动中,学生们亲手为烈士们献上鲜花,表达对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这样的体验无疑会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课堂体验,更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束缚,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使他们在快乐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成为真正的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是传承民族记忆、弘扬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环节。面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挑战,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等多元化策略,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深度融合与生动展现。
参考文献
[1]徐明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J].吉林教育,2025,(07):62-64.
[2]尚宏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5,(Z1):36-38.DOI:10.13617/j.cnki.sxnedu.2025.z1.010.
[3]林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4,(3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