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在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的渗透与实施
周佳雯
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215300
摘要: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教育部所设计的“社会”“语言”“艺术”等多元活动中都强调幼儿主动与人交往、遵守文明礼仪的相关要求,这从侧面说明礼仪教育应该伴随幼儿的成长展开。礼仪教育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而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并按照礼仪要求完成同伴对话、游戏探究任务,这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文明素养,使其尽早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因此,教师可在自主游戏中,通过游戏规则渗透规则礼仪,通过和谐互动渗透文明礼仪,通过游戏评价规范交往礼仪,使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及时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
关键词:礼仪教育;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渗透实施
前言: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构建幼儿完美人格、促进其文明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因为幼儿本身具有缺少行为自制力、理解能力等特点,所以他们需要在游戏中去学习文明礼仪规范,以便切实优化幼儿的文明意识。客观来讲,大多数幼儿在礼仪教育活动中的表现并不理想,比如有的幼儿会忽视游戏规则,经常违反公平公正的游戏秩序,且同伴交往活动中也容易相互推诿责任、互不欣赏,因为过于看重游戏结果而出现情绪崩溃、不愿意接受事实等现实问题。然而,幼儿园是幼儿进入集体环境生活的第一个平台,如果不能通过礼仪教育去优化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使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那么将影响着幼儿对现实生活的适应情况,并不利于健全幼儿的心智。对此,教师应在自主游戏活动中积极渗透礼仪教育,使幼儿边玩边学习文明礼仪规范,在游戏中自我管理、约束个人行为,以切实优化幼儿的素质发育状态。
1.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必要性
1.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是幼儿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正确道德品质的有效路径[1]。借助礼仪教育可以逐步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认清实际生活中哪一种行为是错误的,哪一种行为是值得学习的,从而健全幼儿人格。
1.2是顺应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
近几年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政府重点关注文化事业建设、国民综合素养提升等问题。事实上,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影响其整体建设发展水平。因此,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在幼儿园教育教育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是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有力举措。幼儿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对其进行礼仪教育是时代进步的需求、是提升国民综合素养的要求、是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之一。
2.礼仪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原则
2.1生本原则
教师在选定礼仪教育内容、设计礼仪教育活动策略过程中,不仅应当参照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及礼仪教育需求,还应当立足于幼儿认知水平、思想动态等。这样方可确保幼儿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最大程度上吸收文明礼仪相关知识。例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礼仪教育情境,引导幼儿对比有无礼仪之间的差别,获取幼儿对礼仪教育的认可度。
2.2趣味原则
处于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孩子,正是其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对于各类事物的学习追求较为简单,多数幼儿园都以培养和挖掘幼儿兴趣为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严格遵照“趣味性”原则,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强化礼仪教育活动的趣味性[3]。
3.礼仪教育在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的渗透与实施策略
3.1以游戏规则规范幼儿的行为表现
游戏规则是为保证游戏活动的公平公正、规范幼儿行为所设计的,虽然会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起到一定的约束与管理作用,但是合适的规则制度并不会压制幼儿的天性,反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其能尽快适应集体生活的规则制度,初步培养幼儿参与集体生活的礼仪意识。教师应在自主游戏活动中设计公正、公开的游戏规则,面向全体幼儿提出统一的礼仪规范要求,使幼儿能够自觉约束个人行为,以切实优化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优化幼儿的成长状态。
比如在“我是小交警”自主游戏活动中,本轮游戏活动的自主要求为:幼儿可以自行扮演小交警的身份,使用各类路标去组织行人、车辆的行走规则,维护好交通秩序,遵守交通规则;幼儿可以自主制作游戏所需的各类道具、游戏设备,且可根据游戏体验去拓展游戏的空间环境,自主规划交通路线的布局。本轮游戏活动的礼仪规则要求为: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要与同伴和谐交流、友善相处,不能因为争抢道具、争抢身份等而出现动手、互相指责等不良行为;幼儿不可在游戏活动中乱扔垃圾、故意损坏游戏道具等,要维持好秩序,爱护公物;幼儿在游戏中要主动帮助其他幼儿,不可在面对他人求助时置之不理、袖手旁观等,要和谐互助,共同进步。
3.2以和谐互动规范幼儿的语言表达
礼仪教育中,语言文明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媒介,一名有素质的幼儿能够使用礼貌用语与他人交往,而缺少文明意识的幼儿则难以使用文明用语,这就会影响其与同伴的关系。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不断地与同伴互动、交往,所以引导幼儿接受语言文明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师幼互动,使幼儿能够遵守友善礼仪、敬长礼仪,以切实优化幼儿的礼仪行为。
自主游戏活动中,幼儿往往需要通过同伴交流与合作才能完成游戏任务,但是幼儿却常常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不能够理解他人等原因而陷入无效沟通中,这就会影响幼儿之间的同伴互动效率,也不利于建立和谐、友好的同伴关系。对此,在合作类的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渗透友善礼仪教育,在游戏化教学中培养幼儿合作友爱意识,使幼儿能够尊重他人、珍惜同伴,且能与同伴一起承受游戏探究结果,由此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使其能够使用文明用语与同伴交往。
游戏活动中,每个小组内部的成员都要积极地进行沟通,需要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协商的方式去提高建构效率,一同搭建城堡。在这一游戏活动中,笔者反复强调同伴之间要友善相处、彼此帮助的文明礼仪,告诉幼儿不可只以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为中心,而是要善于为同伴服务。当笔者发现幼儿并不能遵守友善礼仪时,便会及时进行行为干预。比如,某小组中有一个性格比较强势的幼儿,他总是指挥其他幼儿做一些事情,但是却不让其他幼儿帮忙搭建城堡,而且所使用的口头语也不符合文明礼仪的要求,有些颐指气使,且语气也有些傲慢、自我,让其他幼儿感到不舒服。
当其他幼儿产生抗拒、不愿意配合的想法时,这个幼儿会批评其他同伴,还会表现出暴躁的情绪。对此,其他幼儿有些不情愿,而这个小组的合作交流也陷入僵局。对此,教师便要及时进行干预指导,明确指出幼儿之间要遵循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基本交往原则,指出幼儿总是命令同伴的方式是不对的,而且也不可以拒绝其他幼儿参与建构活动。同时,笔者还示范邀请其他同伴帮助自己时的文明用语,以此监督幼儿、帮助幼儿,使其能真正做到尊重同伴、信任同伴,希望幼儿能够自觉遵守友善交往的基本礼仪规则。
结语:在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实施礼仪教育是十分可行的,教师应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渗透规则教育、同伴交往教育、师幼相处教育以及赏识教育活动,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体验活动中自觉学习文明礼仪、道德规范,以此优化幼儿的礼仪意识,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真正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何呈祥.农村幼儿园中班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策略研究[J].新教育,2024,(35):94-96.
[2]林晨曦.探索幼儿文明礼仪养成的有效策略[J].家长,2024,(29):158-160.
[3]沈珊.礼仪教育在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的渗透与实施[J].亚太教育,2023,(0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