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探索
邓树禄 董军武
内蒙古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金谷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014400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基于GIS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GIS技术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基本思路、数据收集与处理、常用方法及评价流程的详细阐述,本文揭示了GIS技术在提高矿产资源评价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本文也深入分析了当前基于GIS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数据质量和精度问题、数据融合难题、成矿模型的不确定性以及专业人才短缺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GIS技术在矿产资源评价领域的深入应用,也为未来的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GIS;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1基本思路
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整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多源地学信息,提取与成矿有关的各种信息和标志,分析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建立成矿模型和找矿模型,圈定成矿远景区,估算矿产资源潜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对多源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综合分析。这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规律,揭示地质异常区与矿产资源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地质统计学方法,对矿产资源潜力进行定量评估,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整个评价过程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数据收集与处理
2.1数据收集
①地质数据:包括区域地质图、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信息,用于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
②地球物理数据:如重力、磁力、电法等测量数据,可用于探测地下地质体的分布和结构,寻找潜在的矿化体。
③地球化学数据:通过采集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等样品分析获得的元素含量数据,有助于发现地球化学异常,指示矿化信息。
④遥感数据:提供地表的地形、地貌、植被等信息,可识别与矿化有关的蚀变带、构造等特征。
2.2数据处理
①数据清理:检查和纠正数据中的错误、缺失值和异常值,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②数据转换:将不同格式、不同坐标系的数据进行转换,使其能够在GIS中进行统一处理和分析。
③数据集成:将多源地学数据集成到GIS数据库中,建立空间数据库,方便数据的管理和查询。
3常用方法
3.1证据权重法
基于贝叶斯概率理论,通过计算每个证据图层与已知矿点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确定各证据图层对成矿的贡献权重,然后将各证据图层的权重进行叠加,得到成矿后验概率图,圈定成矿远景区。该方法简单易懂,计算过程相对简便,能够有效地整合多源地学信息。但它假设各证据图层之间相互独立,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3.2逻辑信息法
根据地质成矿理论和专家经验,确定与成矿有关的地质变量和逻辑关系,建立逻辑模型。通过对研究区域内每个单元的地质变量进行逻辑运算,判断该单元是否具有成矿潜力。充分考虑了地质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能够较好地反映地质成矿规律。但该方法的主观性较强,不同专家的判断可能会导致结果的差异。
3.3神经网络法
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对已知矿点和非矿点的多源地学信息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未知区域进行预测,得到成矿概率图。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自学习能力,能够处理复杂的地质数据和非线性关系。但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和参数选择较为困难,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
3.4评价流程
收集研究区域内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多源地学信息,并建立GIS空间数据库。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地质、构造、岩浆岩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从多源地学数据中提取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和标志,如地球化学异常、遥感蚀变信息、构造解译信息等。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和找矿信息提取的结果,结合地质成矿理论和专家经验,建立成矿模型和找矿模型。利用上述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成矿潜力评价,圈定成矿远景区。对圈定的成矿远景区,采用适当的方法估算矿产资源量。将评价结果与已知矿点进行对比验证,评估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根据验证结果对评价模型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
4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4.1数据质量和精度
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过程中,数据的质量和精度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数据收集过程中的误差、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数据质量和精度下降。这会对后续的成矿潜力评价产生负面影响,降低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和精度,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数据收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收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其次,优化数据处理方法,减少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此外,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数据校验和验证技术,对数据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和精度评估。
4.2数据融合问题
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数据融合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分析,以形成全面、准确的信息基础。然而,数据融合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可能存在格式不兼容、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增加了数据整合的难度。另一方面,数据融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信息丢失或扭曲的情况,从而影响最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确保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能够无缝对接。采用先进的数据融合技术和算法,提高数据整合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加强对数据融合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
4.3成矿模型的不确定性
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成矿模型的不确定性是另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成矿模型是基于地质学理论和实际地质数据构建的,用于预测矿产资源分布和潜力的数学模型。然而,由于地质过程的复杂性和地质数据的不完全性,成矿模型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来源于地质数据的误差、地质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模型构建过程中的假设和近似。为了降低成矿模型的不确定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地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深入研究地质过程,不断完善和更新成矿模型的理论基础。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和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评估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4专业人才短缺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要求评价者具备丰富的地质学知识、统计学知识以及GIS技术。然而,当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领域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地质学、统计学以及GIS技术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另一方面,由于这些领域的交叉性,要求评价者不仅要具备单一学科的知识,还要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评价。这种综合性的要求使得评价人才的培养变得更为困难。为了应对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鼓励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技术创新。
结语: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具有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撑,能够提供高效、准确的资源评估结果。然而,该领域仍面临数据质量和精度问题、数据融合难题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困难,需要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和控制,提高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促进不同来源数据的融合与整合。同时,加强成矿模型的研究和创新是提升评价效果的关键步骤.
参考文献:
[1]杨言.基于GIS的固体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5):82-83.
[2]冯倩.基于遥感和GIS的植被覆盖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