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你和我

作者

江玲

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他白白净净,个头高大,却总是和同学们相处不好。这是我刚接手的新班级的叫小涛的同学。开学第一天,我就频繁接到同学们的告状:“老师,小涛打我!”“小涛故意推我。”开学第一天,每一节课的老师都认识了小涛,因为他上课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最气人的是,数学老师批评他,问他为什么上课不好好听讲,他说:“因为你长得太丑了!”

最初我以为这只是偶然现象,小孩子之间偶尔会有些小摩擦,刚开学孩子不懂事。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一次课间,小涛推一个学生撞到了另外同学,这个学生摔倒了,我让他给同学道歉,小涛开口就说:“不是我!”我的语气稍微重了一点,他就嚎啕大哭,好像受了莫大的委屈……我开始观察他的日常行为。我发现他在课堂上也比较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经常干扰周围的同学。有一节课我给他换了四次座位,他仍然干扰周围的同学。常常是一个同桌还没坐到半天,中午就有家长打电话说不想跟他坐了。同学们对他很排斥,有同学说幼儿园是跟他一个班,烦死他了。

我与小涛的妈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妈妈很伤心,说孩子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在家,自己工作也很忙,没时间管孩子。小涛从小被爷爷奶奶宠坏了,我只要教育孩子爷爷奶奶就上来拦着……”

我先以我当妈妈的经验跟小涛妈妈交流:当小涛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不再无条件满足,而要帮助家人做家务或者在一周内表现良好(不发脾气、不打人等)才能得到。这让小涛开始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并且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想要的东西;家长还积极创造社交机会——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邀请小涛的同学到家里做客,或者带小涛去参加一些亲子活动、社区的儿童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家长以身作则,展示如何与他人友好地打招呼、分享食物、合作完成游戏等。

在学校里,我也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我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我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向孩子们传授了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我还为小涛安排了一位友善的同桌作为他的“小导师”。这位小伙伴性格温和、乐于助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主动引导小斌参与集体活动,帮助他学会分享、合作等技能。我还发现小涛的作业书写速度快很工整,当他表现好的时候我会请他当小老师,领读课文和字词,他的声音很响亮,组的词汇丰富有意思,得到了同学们的夸赞!当有同学不想跟他同桌时,我就会引导孩子们发现他的优点,孩子们慢慢地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我建立了一个积极的奖励制度。当小涛在一天内没有出现打人或者与同学发生冲突的情况时,我就会在班上和班级群表扬他,奖励他一朵小花。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校合作,小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学校里,他打人的行为越来越少,同学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他、排斥他。他开始主动和同学们打招呼,在课间休息时,还会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有时还能看见他主动扫楼梯、挪桌子、倒垃圾的身影。

像小涛这样的孩子估计每个班都有不止一个两个,一棵小树苗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土壤的共同滋养,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作用缺一不可。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孩子的成长需要你,也需要我。让每一个孩子绽放自信光芒,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的必修课,也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让我们携手助力孩子的灿烂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