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舌尖上的乡愁

作者

吴淑梅

萧县龙城镇便民服务中心,安徽 宿州 235200

坐在春日的暖阳下择青菜,不经意间,一棵野菜出现于眼前。叶子是参差不齐的花边,开着星星点点的白色小花, 轻轻一嗅,一丝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一种久违的亲切漫上心头……哦,是香荠荠菜儿。这是在我的家乡随处可见的一种野菜,沟沿上,池塘边,麦田里无处不是它那青青的倩影。“春在溪头荠菜花”,记得儿时,在乍暖还寒的杏花天,三五个小伙伴,穿着母亲缝的花棉袄,扎着羊角辫,挎上竹篮,拿上小铲,便去田间挖野菜。记得那时没有除草剂,地里什么野菜都有 。麦垄里有面条棵、米米蒿、水萝卜棵等 ,梨树底下有婆婆丁,香荠菜儿……这些都是能蒸来吃的野菜,当然这里面数香荠菜蒸蒸吃最香。

而沟沿溪畔,则是适宜野薄荷生长的空间。站在水边,放眼河滩,一丛丛,一片片全是野薄荷。不过它可不是用来蒸的 ,长到两三指高时,掐下嫩顶、用盐一揉,用麻油一拌生吃很鲜。吃过后薄荷的清香会留于唇齿间……那时的孩子勤快,作业也少。放学后,不是割猪草,便是挖野菜。当时不觉什么,现在想来真是清新的画面。你看:春风拂面不寒,燕子在柳枝间呢喃,杏花张开粉红的笑脸,麦田象铺开一张无边的绿毯。几个孩子歌声笑声不断,不觉间已挖了大半篮。夕阳挂在了树梢间,家家升起了炊烟。招呼一声,走上大堤回村,谁起了句:“水萝卜棵,下豆沫,” 几人应和:“水萝卜棵,下豆沫,客来啦,盖上锅。客走啦,大碗冷着,小碗喝。”歌谣伴着清脆的笑声,惊起麻雀扑棱翅膀回巢。

到得家来,拣出荠菜择好 ,交与母亲。看她把荠菜洗净、控干、拌上面,开锅后大火一蒸……出锅后,撒上撮细盐,用麻油一拌,再切上两棵香菜,拍上几瓣大蒜。那个鲜美、香甜,至今想来仍是香留齿间……虽说现在菜市随处可买到香荠菜,可那多是人工栽培的。看上去青翠欲滴,棵大叶鲜 ,但那是化肥农药培育的结果。不能算无公害的绿色植物,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野菜,少了地道野菜苦中的那缕香甜。不仅荠菜,别的蔬菜也是如此,随着科技的进步, 研究出速效肥料,高度杀虫剂,缩短了生长期,减少了病虫害的侵袭。却忘记了是吃进嘴里的食物,忽略了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现在蔬菜没了原来蔬菜的清香本味,肉也没了过去肉的地道香味儿。记得儿时谁家烧肉了,那是无论如何瞒不住的,半个村子都能闻到香味儿,勾得人谗言欲滴。如今这荠菜已没了野荠菜的清香味儿,再加上少了这挖野菜的过程,又为一憾。唉, 如今这荠菜 ,不论经过多少工序,也不论加了多少佐料,却怎么也不如儿时在田间挖来的野荠菜儿吃着香甜……

坐在春日的暖阳下择青菜,不经意间,一棵野菜出现于眼前。叶子是参差不齐的花边,开着星星点点的白色小花, 轻轻一嗅,一丝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一种久违的亲切漫上心头……哦,是香荠荠菜儿。

这是在我的家乡随处可见的一种野菜,沟沿上,池塘边,麦田里无处不是它那青青的倩影。“春在溪头荠菜花”,记得儿时,在乍暖还寒的杏花天,三五个小伙伴,穿着母亲缝的花棉袄,扎着羊角辫,挎上竹篮,拿上小铲,便去田间挖野菜。

记得那时没有除草剂,地里什么野菜都有 。麦垄里有面条棵、米米 蒿,水萝卜棵等 ,梨树底下有婆婆丁,香荠菜儿……这些都是能蒸来吃的野菜,当然这里面数香荠菜蒸蒸吃最香。

而沟沿溪畔,则是适宜野薄荷生长的空间。站在水边,放眼河滩,一丛丛,一片片全是野薄荷。不过它可不是用来蒸的 ,长到两三指高时,掐下嫩顶、用盐一揉,用麻油一拌生吃很鲜。吃过后薄荷的清香会留于唇齿间……

那时的孩子勤快,作业也少。放学后,不是割猪草,便是挖野菜。当时不觉什么,现在想来真是清新的画面。你看:春风拂面不寒,燕子在柳枝间呢喃,杏花张开粉红的笑脸,麦田象铺开一张无边的绿毯。几个孩子歌声笑声不断,不觉间已挖了大半篮。

夕阳挂在了树梢间,家家升起了炊烟。招呼一声,走上大堤回村,谁起了句:“水萝卜棵,下豆沫,” 几人应和:“水萝卜棵,下豆沫,客来啦,盖上锅。客走啦,大碗冷着,小碗喝。”歌谣伴着清脆的笑声,惊起麻雀扑棱翅膀回巢。

到得家来,拣出荠菜择好 ,交与母亲。看她把荠菜洗净、控干、拌上面,开锅后大火一蒸……出锅后,撒上撮细盐,用麻油一拌,再切上两棵香菜,拍上几瓣大蒜。那个鲜美、香甜,至今想来仍是香留齿间……

虽说现在菜市随处可买到香荠菜,可那多是人工栽培的。看上去青翠欲滴,棵大叶鲜 ,但那是化肥农药培育的结果。不能算无公害的绿色植物,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野菜,少了地道野菜苦中的那缕香甜。

不仅荠菜,别的蔬菜也是如此,随着科技的进步, 研究出速效肥料,高度杀虫剂,缩短了生长期,减少了病虫害的侵袭。却忘记了是吃进嘴里的食物,忽略了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作者简介:吴淑梅(1975.9—),女,安徽萧县人,汉族,大专,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