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手造视域下莒南木梳产业振兴的品牌化路径研究
孙凤晨 娄晓凡 许晓飞 王丹阳 王业茹 王娴
济宁医学院
引言
莒南木梳制作技艺作为山东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地域特色,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木梳产业正面临着消费群体分化、市场空间缩小、工艺传承断层等多重压力。如何在保护与传承基础上,实现产业振兴与品牌化发展,成为摆在莒南木梳面前的时代课题。非遗手造理念为传统手工艺品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动力,通过强化文化认同、挖掘工艺精粹和激发市场活力,为莒南木梳的品牌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聚焦非遗视域下莒南木梳产业振兴,系统探讨品牌化路径与实践对策,旨在为非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非遗手造背景下莒南木梳产业现状分析
莒南木梳以其选材讲究、工艺精湛和文化寓意深远著称,历经数百年发展,积淀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标签。目前,莒南木梳生产以手工作坊和家庭企业为主,具有产品多样、工艺精细、附加值较高等优势。然而,随着工业化产品大量涌入和消费市场结构调整,手工木梳面临着销量下滑、品牌影响力有限和工艺传承断代等问题。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系统化的品牌运营、市场认知度不高,使得莒南木梳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份额相对有限。部分生产主体缺乏品牌意识,市场推广手段单一,难以与现代消费趋势相适应。在消费升级和文化自信不断提升的今天,传统手工木梳亟需挖掘深层文化价值,创新工艺设计与品牌表达,推动产业高质量转型。
二、非遗文化价值赋能品牌建设的理论基础
非遗手造强调工艺独创性与文化传承性,将产品生产与精神价值、艺术审美紧密结合。莒南木梳的品牌化升级,需要以非遗文化为核心,构建独特的品牌价值体系。首先,非遗文化内涵为品牌注入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认同,激发消费者的文化共鸣与消费热情。其次,手工艺的精湛技艺与创新融合,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彰显品牌的工艺高度与艺术品质。非遗视域下的品牌塑造,强调工匠精神与地域特征,突出产品的不可复制性与独特美学,符合当前消费者追求个性、尊重传统的心理需求。在消费升级和国潮兴起的大背景下,非遗品牌更易获得市场认同和情感价值共振。通过文化叙事、情感表达与品牌故事的构建,能够增强品牌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实现由产品到品牌的价值跃升。
三、莒南木梳品牌化发展的关键路径探析
莒南木梳品牌化振兴需坚持“文化引领、设计创新、市场驱动、传播融合”多元路径。一方面,应深度挖掘和整理莒南木梳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强化品牌的文化底色和故事表达。通过与地方历史文化、民俗习惯、节庆仪式等元素有机结合,形成差异化的品牌标签。另一方面,设计创新是品牌升级的重要引擎。应结合现代美学理念和用户需求,推动木梳形制、图案、包装的多样化和时尚化,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加强与高校、设计机构合作,注重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创新,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高端产品线。市场推广方面,可通过“非遗 + 文创”“非遗 + 旅游”“非遗 + 体验”等模式,拓展品牌影响力。依托互联网、社交媒体、新媒体平台,提升品牌传播效率,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品牌矩阵。注重体验营销和情感互动,通过非遗工坊、体验课堂等方式增强用户粘性和品牌忠诚度。健全品牌知识产权保护,防范仿冒侵权,提升品牌整体竞争力。
四、品牌化过程中的难点与现实困境
在推进莒南木梳品牌化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现实难题。首先,产业规模较小、生产主体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推进品牌系统化运作。部分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缺乏长远规划和专业人才,导致品牌建设基础薄弱。其次,工艺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缺乏创新人才和后备力量,传统手工艺人数量逐年减少,影响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市场推广渠道有限,传统销售模式无法适应消费市场新变化,品牌传播和用户互动不足,影响了市场拓展。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不足,也是制约品牌升级的重要因素。产品标准化、品质管控体系尚未完善,影响了品牌形象的统一和消费者信任度的提升。非遗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的模式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策、技术、人才等多方面资源协同。
五、推动莒南木梳品牌化振兴的策略建议
随着电商平台和数字营销的快速发展,电商渠道已成为传统手工艺品拓展市场的重要路径。莒南木梳品牌化振兴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的优势,拓宽销售渠道,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体来说,应积极入驻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并结合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新兴营销手段,扩大品牌曝光度和消费者触达率。同时,打造品牌自有的电商官网及社交媒体账号,通过内容营销讲述非遗文化故事,提升用户的品牌认知和情感认同。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的促销活动,如限时折扣、节日礼包、会员专享等,增强用户购买体验和复购率。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偏好,精准调整产品组合和营销策略,实现个性化推荐和精准营销。加强电商平台的客户服务和售后保障,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口碑。通过电商渠道的数字化运营,推动莒南木梳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实现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助力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结论
非遗手造为莒南木梳品牌化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与创新动力。以非遗文化价值为核心,依托设计创新与市场拓展,实现产品向品牌的转变,是莒南木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品牌化发展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不断加强文化挖掘、提升产业整合与创新能力,优化传播与保障机制,莒南木梳必将在新时期焕发出独特魅力与市场活力。未来,非遗手造理念下的品牌建设,将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提供更多有益经验和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 李静. 非遗视域下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品牌化路径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 2023(10): 154- 156.
[2] 郭磊 . 匠心传承与品牌创新——非遗手工艺品牌发展模式探析[J]. 美术教育研究 , 2022(18): 41- 44.
[3] 张颖 . 非遗产品品牌化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J]. 文化产业研究 ,2023(4): 88- 92.
姓名:孙凤晨 年月:2004.1 籍贯:山东临沂 民族:汉族 性别:女学历:高中 职务:学生 邮编:276800单位: 民族: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