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鳖腐皮病防治中氯制剂施用浓度筛选

作者

陆奇

桐乡市大麻镇农业农村办公室 浙江嘉兴 314514

一、引言

中华鳖是我国很有经济价值的一种水产品养殖类群,养殖过程中经常由于各种病害导致死亡,其中腐皮病较为常见并且危害大 [1]。该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致使中华鳖皮肤坏死溃烂,造成中华鳖生长迟缓或死亡,致使养殖场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使用药剂进行杀灭具有重要意义[2]。

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1. 实验对象:选取患有腐皮病的健康状况相似、规格一致的中华鳖200 只,平均体重约为 300go

2. 氯制剂:选用含有效氯含量为 80% 的三氯异氰尿酸钠作为实验用氯制剂。

(二)实验设计

200 只患病中华鳖随机分为 5 组,每组 40 只。在相同规格的养殖池中做实验,水体体积均为 500L, 并设置相同的养殖条件,包括水温 (28±2)C 、 DO⩾5mg/L, 、pH 值为 7.5~8.5 等,在此情况下再设置不同浓度氯制剂处理组:对照组 ( 不施用氯制剂,只用清水 )、处理组1( 氯制剂浓度为 0.3mg/L) 、处理组 2( 氯制剂浓度为 0.6mg/L)、处理组3( 氯制剂浓度为 0.9mg/L ) 和处理组 4( 氯制剂浓度为 1.2mg/L)。

(三)实验方法

实验周期 15 天,在此期间每日按时记录每组中华鳖病情变化情况(具体表现为腐皮面积、溃烂程度等),并统计每天的死亡数量;同时实验开始和结束分别称重各组中华鳖,计算其平均体重增长率;实验结束后,将恢复正常状态的中华鳖的数量除以总中华鳖数得到治愈率,治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治愈率 (治愈个体数/总个体数) ×100% 。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浓度氯制剂对中华鳖腐皮病治愈率的影响

经过 15 天的实验,不同浓度氯制剂处理组中华鳖腐皮病的治愈率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处理后中华鳖腐皮病的治愈率

从表 1 可知,处理组氯制剂浓度为 0.3~1.2mg/L 时,治疗中华鳖腐皮病效果较好。处理组氯制剂浓度由低到高,而痊愈率则先升后降,最高痊愈率为 70% ,即氯制剂浓度为 0.9mg/L 时,其痊愈率为 70% ,低于对照组痊愈率 (12.5%) 。综上所述,当溶液中氯制剂含量从低到高的情况下,治愈率先增后减,当氯制剂含量为 0.9mg/L 时,治愈率为最高,为 70% ,所以氯制剂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添加,可以抑制病原体生长繁殖,有助于中华鳖腐皮病恢复 [3]。

(二)不同浓度氯制剂对中华鳖死亡率的影响实验期间不同浓度氯制剂处理组中华鳖的死亡率如表2 所示。

表2 不同浓度氯制剂处理组中华鳖的死亡率

从表 2 中可知:处理组 3(氯制剂浓度为 0.9mg/L )死亡率最低( 10.0% ),处理组4(氯制剂浓度为 1.2mg/L )死亡率最高( 25.0% ),高于对照组,表明当氯制剂浓度过大时,氯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致使死亡率升高。

(三)不同浓度氯制剂对中华鳖平均体重增长率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不同浓度氯制剂处理组中华鳖的平均体重增长率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浓度氯制剂处理组中华鳖的平均体重增长率

由表 3 可知,处理组 3( 氯制剂浓度为 0.9mg/L) 中华鳖平均体重增长率为 11.3% , 处理组 4( 氯制剂浓度为 1.2mg/L) ) 中华鳖平均体重增长率相对较低,说明适当浓度的氯制剂不但可以治疗中华鳖腐皮病,而且还有一定的增重效果,而过高的氯制剂浓度过高反而抑制中华鳖的生长[4]。

四、讨论

从实验结果来看,氯制剂浓度对防治中华鳖腐皮病的治疗效果及中华鳖健康状况均有较大的影响 [5]。以中华鳖腐皮病治疗后的痊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平均体重增长率最高的氯制剂浓度为宜,即 0.9mg/L 若氯制剂浓度低于 0.9mg/L, 虽对中华鳖毒性较小,但杀菌效果差,导致治愈率低;若氯制剂浓度大于 0.9mg/L, 虽然开始杀菌效果好,但随着时间延长高浓度氯制剂会造成中华鳖鳃、皮肤等器官受损,影响其呼吸及渗透压调节作用,致其死亡率上升、生长受抑。

另外,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由于环境或者中华鳖自身的体质不同,使用氯制剂时最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尽量避免出现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情况发生 [7];可定期更换不同的消毒剂交替使用,并且改善环境和提高管理水平,综合防治也是防治中华鳖腐皮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五、结论

从不同浓度氯制剂对中华鳖治愈率、死亡率以及平均体重增长等指数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在本次试验条件下,用氯制剂治疗中华鳖腐皮病效果较好的是 0.9mg/L 左右,此浓度既能将中华鳖腐皮病治愈率控制到较好水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死亡率和使鳖平均体重增长到最大值;但在实践中可根据实际的情况,调节氯制剂的投用浓度,并配合其它消毒方法共同使用来降低因为细菌或者病毒导致的中华鳖患病情况,提高其价值产出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向东 , 马嵩 . 夏季高温季节中华鳖病害防控技术 [J]. 黑龙江水产 ,2021,40(4):54- 56.

[2] 孙建军 . 人工甲鱼礁对中华鳖稚鳖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 [D]. 上海海洋大学 ,2021.

[3] 任朝颖 , 贺蝶 , 高宣 , 等 . 中华鳖稚鳖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科学养鱼 , 2023(1):57- 58.

[4] 何发林 , 孙石昂 , 谭海丽 , 等 . 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沟金针虫配方筛选与田间应用效果 [J]. 植物保护学报 , 2022,49(4):1233- 1240.

[5] 李尚颖 , 岳青阳 , 张耀文 , 等 . GC- MS/MS 法同时测定氯沙坦钾原料药及其制剂中 6 种 N- 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 [J]. 中国药房 ,2023,34(15):1830- 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