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索

作者

赵扬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第十三幼儿园 130000

前言:《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小衔接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幼儿的人格与权利予以高度尊重,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将游戏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始终,加强保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幼儿个性成长。在幼小衔接背景下,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建设,使得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能有效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展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在接下来的教育活动当中,教师需要明确幼小衔接的育人目标,并通过多种举措重点帮助大班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一、搭建直观语言情境,培养幼儿倾听意识

对于大班幼儿来讲,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需要丰富多元的生活化语言情景作为支撑。因此,立足于幼小衔接视角下,教师需要根据对幼儿倾听意识和能力养成基础的了解,确定接下来的教育方向。构建生活化活动主题,然后以此为基准,发掘更加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使得大班幼儿能够产生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交际意识。并在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下,通过耐心的倾听,获取重要的信息从而培养大班幼儿形成良好的信息发掘和处理意识。

例如:在带领大班幼儿参与生活化语言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围绕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情境,如比较常见的购物情景,在课堂上进行动态化展示。让大班幼儿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回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购物体验。然后基于自身对生活情景的认知,通过动画观察与聆听,从获取更加有效的信息。

二、营造良好活动氛围,培养幼儿勤于思考习惯

在幼小衔接视角下,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大班幼儿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1]。使得其在今后的小学学习环境当中,能形成更加端正的学习态度。在面对课程学习任务时能懂得独立思考,善于总结归纳,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为实现这一能力品质的有效培育,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当中,需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改善学习氛围,加强幼儿思想上的启蒙和引领,使得其逐渐端正自身的学习观念。并在趣味鲜活的课堂氛围下,逐渐产生对课程内容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在指导大班幼儿参与学习活动时,作为教师还需要本着润物细无声的原则,为大班幼儿提供良好的思想启蒙和指导,使得其在面对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考意识,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积累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

例如:在带领大班幼儿围绕《小兔逃家》等绘本进行自主阅读时,教师可以引领幼儿自主观察绘本中的图片要素,然后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一步加深对绘本故事的理解。也能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自主赏析意识,使得其在教师所构建的直观绘本故事情境当中,通过独立的思考和联想,进一步加深绘本主题的认识。此外,为了让大班幼儿能在思考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学习的要点和技巧,教师还需要向幼儿渗透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说,可以引领其在进行绘本阅读的过程中,一边观看图片素材,一边对照文字内容,从而通过图文并茂的学习和思考,加强对绘本内涵的理解。

三、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合理安排时间习惯

当大班幼儿进入到小学阶段之后,形成安排时间的能力和素养,对于支撑及高品质的完成课程学习任务至关重要 [2]。因此,在接下来的教育领域,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幼小衔接的育人目标,做好幼儿时间能力的培育和教育。使得其能根据整个学习活动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以全面提高幼儿的学习实效。同时,也能促使其在今后的成长和学习当中,形成良好的自律与自控能力。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教学活动安排自主性地调节自身的学习时间,提高大班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

例如: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可以引领大班幼儿形成良好的时间意识,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顺利地完成各项活动任务。或者,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引领家长在平时的家庭生活当中,培育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时间自主规划意识。比如说做好学习活动的自主安排,并根据自身所形成的时间规划意识,就休闲、娱乐等各项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

四、主动提供学习支架,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

在幼小衔接视角下,教师要做好教育指导作用,以大班幼儿为对象,为其主动提供学习支架,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对幼儿加以引导,让幼儿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其学习品质培养的驱动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实现大班幼儿“关键一跃”的平稳过渡。在幼小衔接视角下,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学习品质,教师可以利用表征记录工具来发展幼儿的观察技能。过设计丰富多样的观察任务和提供适当的表征记录工具,可以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表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大班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3]。

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观察任务,比如让幼儿观察班级中的植物角,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需要仔细观察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花朵颜色等特征,并使用表征记录工具,如图画、数字或简单的文字描述,来记录观察结果。这种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还锻炼了大班幼儿的表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如观察校园中的小动物或自然现象。在观察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目的和记录方法。在观察过程中,幼儿可以使用相机、录音笔等现代技术工具来辅助记录,以便更准确地捕捉和描述观察对象的特点。活动后,幼儿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和感受,进一步提升大班幼儿的观察技能和表达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幼小衔接作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重要桥梁,对于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关注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着力点,借助搭建直观语言情境、营造良好活动氛围、科学安排教学活动、主动提供学习支架等策略的实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大班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助力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养成,实现幼小的顺利衔接。

参考文献:

[1] 许欣兰 . 幼小衔接背景下培养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16):96-98.

[2] 邓琦.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探讨[J].教育界 ,2025,(03):98-100.

[3] 季佳倩 .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 [J].新课程研究 ,2024,(34):109-111.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小衔接阶段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JKBLX2023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