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执法的现实困境与解决对策
乌兰
朝阳市生态环境局喀左分局 辽宁省朝阳市 122300
环境执法主要是指有环境保护职责的行政机关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结合相应的规定,对行政相对人实施对其权利义务加以影响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强调,乡镇地区应注重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以此实现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所以,在农村地区,相关部门就需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通过对当前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难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以此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业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得到高质量开展,促进农村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环境执法的现实困境
在农村环境执法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就是执法机构之间未注重协同合作。实际上,农村环境执法工作涉及水利、农业、环保等部分,但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没有很明确,且缺乏较为统一的执法标准和行动计划。由此,便导致各部门在环境执法工作中无法形成合力,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而且,各部门在对同一环境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也容易存在分歧,环保部门可能注重进行处罚、农业可能注重进行教育引导,进而加剧执法的低效性[1]。与此同时,农村环境执法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是对执法效果带来影响的重要因素。与普通的行政执法相比,环境执法的技术含量更高,也具有专业要求。不过,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在环境执法工作中,缺失相应的技术与设备,由此导致执法检测的结果缺失有效性,很难有效应对复杂的环境问题 [2]。由于取证的设备缺失、检测的设备不足,进而导致影响农村环境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在农村环境执法中,还存在各方主体环保意识薄弱的情况。部分地区环境执法人员缺失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任务,未注重主动对环境进行保护,导致执法工作缺失内在动力。且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没有很强,部分村民随意焚烧秸秆、倾倒垃圾,导致对农村的环境带来破坏。再加上部分企业注重以利益的获得为主,忽视环境保护的责任,未对污染进行高效处理,进而导致为农村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制约农村环境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农村环境执法困境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执法协调机制
针对农村环境执法所面临的困境,要想有效促进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与高效配合,就需要注重建立执法协调机制。各执法部门需建立起常态化的联系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策略与路径。会议上,各部门应充分交流信息,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并基于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协调方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专业性和优势,确保方案更科学且具有可行性。要想进一步提升执法效率,还需加强信息共享的力度,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信息互通平台,实现环境问题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共享[3]。如此,各部门便能及时获取农村环境问题的最新动态,从而针对性开展执法行动。在此基础上,相关执法部门还可以探索统一标准和方式的联合执法模式,通过整合执法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此外,强化监督机制也是保障执法工作协调与高效运转的关键。环境执法部门应建立监督体系,对农村环境执法工作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执行。还应畅通群众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督,以此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配套设施建设
先进的环境执法设备和检测设施对农村环境执法人员至关重要,所以地方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乡镇执法机构的资金支持,确保执法机构能够配备上足够且高效的环境执法和检测设备。目前,部分区县机关甚至缺乏基本的执法和检测设备,仅依靠巡逻车开展工作,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环境执法需求。因此,相关部门需将资金投入到关键领域,为农村环境执法人员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同时,环境污染样本检测主要依赖第三方资质机构,不仅耗时长、成本高,且在紧急情况下难以及时响应。
而要想提高执法效率,就需要为基础执法人员直接配备必要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以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对环境问题进行初步判断和应对。设备应涵盖空气质量监测、水质分析、土壤污染监测等多个方面,确保执法人员能够全面掌握环境问题。在推进设备配备的同时,还需注重实际效果,避免环境执法沦为“面子工程”。农村环境执法人员应积极运用高科技设备,并定期接受设备使用培训,确保能够熟练操作并准确解读数据。还应注重对设备进行维护与更新,以确保环境执法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状态,有效开展农村环境执法工作[4]。
(三)强化保护宣传教育
乡村生态环境振兴的实现,离不开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针对农村环境执法人员,相关部门应加强其环境保护教育,通过组织定期培训、邀请环保专家授课等方式,使得执法人员深入理解生态环保的精神内涵,明确自身在乡村生态环境振兴中的职责与使命。并且,执法人员也需要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在执法过程中注重宣传教育,向农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提升其环保意识。对于农村居民,应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环境保护意识。可以利用村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发布环保知识、政策法规等内容,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环保教育。同时,组织环保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增强居民的环保责任感和参与感。还可以开展“美丽家园”评选等活动,激励居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形成良好的环保风气。而对于企业,相关部门则应强化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推动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不仅需要加大对主动治理环境、减少污染排放的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予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其持续投入环保技术研发和设施建设。对于排污严重或屡次违规的企业,还需要依法加大处罚力度,通过公开曝光、停业整顿等措施,形成有效震慑,倒逼企业加强环保管理,实现绿色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环境执法不仅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更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环境执法面临很多现实困境,但通过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可以有效应对挑战。相关部门应注重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力度,并提升农村居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以此守护好绿水青山,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焦政 . 农村环境执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37(05):129-131.
[2] 付海川 .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环境执法困境及对策 [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42(01):44-47.
[3] 王桂霞 . 生态文明下的农村环境执法问题研究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3(08):165-167.
[4] 沈世伟 , 洪凌云 . 以部门联动之力立环境执法之威 [J]. 中国环境监察 ,2024,(1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