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施路径探索

作者

武莹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阿克苏市第十一中学 8430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的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持续性、整体性阅读体验。这一倡导标志着语文教学正从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传统路径,转向注重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培养的新方向。在小学阶段实施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知识面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情趣。然而,由于教师理念滞后、教学资源缺乏、课程安排不合理、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制约,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的教育价值及教学意义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零散篇章的阅读教学,它是以一本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完整书籍为载体,帮助学生在较长时间里进行系统性、结构性、情感性和思辨性的深度阅读。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整本书阅读的推行能够有效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由感性走向理性、由浅层走向深层的发展需要。从认知发展角度看,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与情感脉络,提升其逻辑思维和综合归纳能力;从语言积累方面看,整本书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表达样本,有利于学生词汇积累、句式模仿、段落理解与文体辨析;从情感态度层面看,通过与人物情感共鸣和主题思考,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整本书阅读实施中的现实困境分析

尽管整本书阅读在理论层面已获得广泛认同,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困境。首先,教师整体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滞后。部分教师习惯于“讲解—提问—练习”的传统教学流程,缺乏对于整本书阅读课程整体设计和目标落实的能力,对“读什么”“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等关键问题缺乏清晰认知。其次,教学时间安排与课程结构不匹配。整本书阅读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阅读与深入探讨,而现有小学语文课程节奏较快,常规教材任务繁重,使得整本书阅读往往被边缘化或流于形式。再次,阅读资源缺乏系统性与校本化支持。不同学校的图书资源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图书馆建设滞后,学生家庭阅读资源有限,教师选书随意性强,缺乏科学的评估与推荐机制,影响了阅读质量和学习成效。此外,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仍以传统的纸笔测试为主,无法科学评估学生的阅读过程、理解深度与情感体验,缺乏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与个性化反馈。学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学生阅读习惯尚未养成,缺乏持续性阅读的耐心与自主探究的能力,易于中途放弃,导致阅读流于形式。这些问题共同制约了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深度推进和高效实施,亟需在教学路径上予以系统研究与实践探索。

三、整本书阅读的实施路径一:科学选书与课程规划

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是科学选书。选书需兼顾文学性、教育性、趣味性与可读性,既要符合学生年龄段的阅读能力,也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能够启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思维延展。同时,选书应体现多样性与层次性,涵盖童话、小说、寓言、传记、散文等不同文体,引导学生形成多元阅读视角。可借助教育主管部门的阅读书目推荐,结合本校图书资源及学生阅读兴趣,建立校本阅读书目库,形成“必读 + 选读”“核心 + 拓展”的组合式阅读体系。

四、整本书阅读的实施路径二: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注重阅读过程的层层推进与活动设计的层次递进。可分为“导读—细读—拓展”三个主要环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建立联系、表达理解。在导读阶段,通过封面猜想、人物预测、问题导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在细读阶段,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思想,通过思维导图、角色对话、情感写作等方式加深文本理解;在拓展阶段,可结合文本主题进行跨文本比较、生活实践链接、阅读成果展示等,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设计丰富的阅读体验活动,如制作读书笔记、开展读书沙龙、撰写人物小传、进行剧本创编与表演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多维度的阅读理解与创造表达。

五、整本书阅读的实施路径三:多元评价与阅读文化构建

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在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与成长,体现个性化、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可采用“学生自评 + 同伴互评 + 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深度、情感表达、语言表达、活动参与等多方面表现。评价形式可多样化,如读书报告、创意读书卡、角色访谈、主题演讲、阅读日记、视频作品等,以展现学生阅读成果和思维轨迹。同时应构建学生阅读成长档案,记录其每一次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与表现,反映其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与思维发展轨迹,促进个性成长与持续激励。

结论

整本书阅读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关键路径,其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实施,需依托科学选书、合理课程安排、活动化教学设计、多元评价体系和良好阅读文化的有机融合。本文围绕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的实施价值、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进行了系统探讨,指出唯有构建学生为中心、阅读为主线、活动为载体、文化为支撑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从“课文教学”走向“读书育人”的深度转型。未来应持续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丰富教学资源建设,优化教学指导策略,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常态化、规范化和高效化发展,真正让每一位小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读出兴趣、读出智慧、读出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桂芳 . 新课改中的小学语文备课浅探 [J]. 考试周刊 ,2009,(51):24-25.

[2] 范锦飘 .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 [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27(01):123-126.

[3] 王晓泳. 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D]. 杭州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