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大队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消防宣传
卢梦华
广西来宾市合山市消防救援大队 546500
一、消防宣传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消防宣传作为消防部门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纽带,是人民群众提升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构建消防宣传阵地、打造消防宣传中央厨房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重视程度普遍不足,仍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未能形成上下贯通、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在“找热点、抓节点、挖亮点”方面存在短板。
(I) 岗位激励不足,发展平台受限。基层单位日常工作侧重于防火和灭火方面,对于宣传岗位人员编制、绩效评定、结果运用等方面缺乏有效评价。此外,宣传工作主要的成效体现在促进社会面火灾形势平稳,为擦亮队伍品牌做推手,不是聚光灯下的焦点,属于台前幕后默默奉献的群体,进步发展空间受限,导致宣传队伍工作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宣传岗位吸引力不强。
(三)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长远发展支撑力欠缺。目前从事宣传岗位人员成分多元化,文秘类及新闻传播学类等专业并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较少,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宣传工作的专业知识积累,文稿质量不高。同时,培养成长途径不畅,骨干人才断档,是制约宣传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四)舆情处置经验不足。在当今数字化传播环境下,大众对信息的获取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纸质媒介,社交新媒体不断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人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普通网民已具备即时发布信息和表达意见的能力,形成了“全民皆媒”的新型传播格局。这种传播主体的泛化使得舆论场的构成更加多元,导致热点事件的传播模式从“渐进式发酵”转变为“爆发式扩散”。近年来,网络涉消舆情呈高频多发态势,对消防部门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在对待舆情处置的问题上,大家普遍存在抵触心理,对舆情应对与监管工作态度消极,同时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容易导致舆情发酵升级。
(五)宣传渠道不畅,合力难以形成。受限于内部安全管理和信息发布审批的要求,与地方宣传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充分,在重大主题宣传缺乏统筹谋划,宣传实效有限。
二、工作建议
宣传不能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必须围绕“辩证看、务实干、提质效”作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要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聚焦一线找选题、立足职业特色找亮点,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好消防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推进消防宣传工作,让群众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和价值观的认同。
(一)提升政治站位,把握正确导向。党委要建立健全宣传工作领导机制,将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常态化汇报制度,践行群众路线理论,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宣传导向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把握核心要义,发挥宣传工作“喉舌”和“触角”作用,始终坚持内宣亮成果、外宣展形象的目标定位,在统筹谋划上注重“一盘棋”思维,坚决做到宣传工作紧跟当前形势任务需要的理念,实现“党委统领、战线协作、全员参与”工作格局。
(I) 精准定位,完善宣传工作架构。要全面提升消防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体系,形成社会共识和广泛参与,必须要做到紧贴单位实际发声,要将国家、行业的热点、年度工作的重点、社会舆论的焦点结合起来,充分整合消防宣传战线内部和外部资源,做好选题策划,提前研判传播效果,确保发出消防好声音。
1. 优化整合宣传资源
(1)加强联动,强化举措。在日常宣传工作中,需不断加强与地方单位的协同互助,实现工作目标共同落实、活动联合举办、宣传同步发力。采取不断健全“内部供稿 + 外部合作”宣传机制,着力在宣传报道方面构建资源互通、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宣传氛围。同时,基层党委根据支队年初的工作目标任务,提前谋划,列出工作“路线图”和“施工表”,逐项分解任务、细化推进节点、定期研判,确保宣传工作始终紧跟中心大局、紧跟主责主业,解决宣传工作有“数量”又有“质量”的问题。
(2)依托媒体平台,打好组合拳。一是在构建宣传工作“矩阵”上注重“一张网”思维,主动接触媒体,加强与区内外的知名媒体和交流合作,探索建立联合采稿、定向供稿、联动推稿合作模式,形成全媒推送、全媒报道的宣传新局面,不断提升消防宣传的辐射范围。二是依托地方和支队全媒体“一网、一微、两号”(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抖音号)等三大平台,全方位展现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质效,以支队级微信公众号为宣传轴心,县区融媒体微信公众号为宣传支撑,乡镇、社区微信群为触手,打造末端宣传工作“主阵地”。
借船出海,借势发力。消防救援队伍本身也是新闻素材资源十分丰富的“宝藏”,在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前提下,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宣传模式,充分借助国家和社会的舞台,讲好我们的故事。比如,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可以依托“守望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深化农村宣传合作共建,进一步完善旅游乡村、传统村落基层消防宣传设施建设。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通过消防志愿服务形式,融合形成“文明实践+ 消防宣传”模式,不断延伸宣传触角,有效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充分整合本土优秀民俗文化的治理效能,重点发挥其在价值引领、行为规范、情感认同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鼓励他们将消防知识、应急技能等专业知识通过创作消防主题山歌、设计防火剪纸、刺绣等民俗文化体现出来,让消防宣传更“接地气”“有营养”。
以上工作反映出我们要与时俱进,找准宣传的切入口,认真研读政策文件,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同频共振,通过打破自身局限,突破瓶颈思维,挖掘自身特色元素,才能融入发展主旋律之中,将消防宣传工作推向新台阶。
2. 畅通媒体沟通渠道
消防工作宣传系于一半,在消防队伍形象宣传、重大主题活动策划等方面,应重点提升宣传的传播力,加强平台互融互通,积极与当地宣传部门建立协商沟通机制,创新“参与式报道”模式,定期邀请当地媒体记者走进营区进行体验,通过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视角,沉浸式认识、体验消防队站各项训练科目,实战模仿消防救援,参观队史馆荣誉室,与一线指战员深入交流,使他们真切感受到消防队伍肩上担负的神圣使命和责任,不断增强对消防救援事业的认同感,同时,也加大了媒体记者对消防工作的关注及宣传力度,提升了消防队伍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引导他们为消防发声,讲好消防好故事。
(≡) 人才为本,夯实根基
一是立足实际,以学赋能促提升。人有强技,方能远行,定期举办新闻宣传工作培训班,通过“请进来”,邀请市内或区内外知名媒体人、资深记者编辑现场教学,从基本的新闻五要素学起,加强文稿、采编、拍摄等方面学习,不断打牢基础。遴选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养较高、事业心责任感强、纪律意识强的人员到宣传部、网信办跟班学习、顶岗锻炼,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丰富业务知识,提升业务技能。学习锻炼结束后,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开设“宣传之声微课堂”,定期开展新闻写作人才、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培训。
二是营造成才有平台、有才给舞台的工作氛围。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宣传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在选用提拔、晋职晋级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不断完善岗位培训、深造学习的骨干人才培育体系,为人才培养畅通渠道。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搭建宣传人才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载体和平台,让他们成为单位宣传队伍的“领军人物”,为队伍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多方引才,优化结构。引进专家顾问团队,同时面向高校、社会招揽专业领域人才,为宣传战线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做好宣传战线人员的优待保障工作,立足当好他们“贴心娘家人”,解决他们住房、子女入学等心坎上的问题,不断增强岗位获得感、成就感。
(四)提升舆情处置能力水平
1. 严格遵守信息发布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网上信息发布和管理,推进信息网上发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网上信息发布准确、安全、高效,应该从压实工作责任、严格审核程序、健全工作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工作制度,不断规范信息宣传工作。工作中必须遵循“先审核后发布”的原则,建立“三审三校”机制,严格落实责任。
2. 补齐舆情处置短板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筑牢思想根基,坚持学思践悟相结合,紧紧锚定新时代宣传工作的正确导向,将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聚焦发力。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不断讲好消防故事,传递好红门之声。
二是强化部门协同,凝聚工作合力。搭建消防、网信、网安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敏感信息实时推送,特别是针对“涉消纠纷、队伍管理、监督执法、抢险救援、重大火灾”等敏感事件,制定分级响应预案,对“不实报道、恶意炒作、蓄意诋毁”等负面舆情,纳入网络违法信息治理清单,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加强联动处置和技术管控;及时向上级部门请示汇报,争取帮扶指导,避免出现“信息真空”导致的舆情发酵升级。
三是强化舆情监测,科学分析研判。灵活运用多样化舆情监测工具与技术手段,构建契合当下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动态模型,对涉消领域的网络平台数据开展无死角监控、靶向采集及智能化分析,判断其可能对造成的影响和风险级别,相应做出准确预警和处理方案。健全覆盖舆情采集、分析研判、风险预警、信息呈报、流程运转、舆论疏导、事件处置的全链条工作体系,严格执行常态化通报制度,确保涉消网络舆情事件触发时,能够迅速响应、规范处置、高效化解。
四是强化跟踪问效,适时发声引导。在处理涉消的网络舆情中,舆情管控领导小组对舆论进行分析和研判,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问题,不断缩小和消除舆情引发的不良效应,同步组织人员开展线上网络溯源与线下实地走访相结合的双向核查工作,确保全面掌握真实情况。舆情处理后期,根据舆情等级及发展态势,对报道不实的媒体和散布谣言的个人依法进行回访和交涉,及时沟通协调,消除误会。同时,组织单位及网信办网评员队伍适时开展网评工作,正面发声,积极引导,维护和提升队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