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王伟 肖海燕
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小学校 重庆市 北碚区 400701
随着教育“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同时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既要关注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实施差异化教学方案,从而打造优质的小学数学课堂。此外,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课内外作业的协同设计,摒弃以量取胜的陈旧观念,通过精心设计的优质作业取代机械重复的练习方式,防止学生陷入低效的学习循环。这种科学的作业布置方式不仅落实了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水平,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了扎实基础。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这使得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群体内部的学业竞争日趋激烈。部分教师为满足家长诉求,盲目增加数学作业量,反而引发了学生的抵触情绪。更值得关注的是,某些教师将作业布置视为例行公事,缺乏系统规划,致使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节,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可以说,这种形式化的作业布置方式,已经偏离了巩固知识的初衷[1]。
(一)家庭辅导缺位与学业负担矛盾凸显
留守儿童占总数的 61.3%,其照看人一般为爷爷奶奶等祖辈,他们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无能力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业辅导。为了弥补该方面的缺陷,教师往往通过布置过多作业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导致部分学校如某乡小学调查显示:四年级学生每天完成作业时间超过90 分钟,明显超出了政府规定时间60 分钟的规定。
(二)作业内容与农村生活场景割裂
教材中的练习题以城市生活数学问题为主,如“商场购物需用多少零钱”“游乐园排队的顺序怎样安排”,这些问题与农村学生更为熟悉的“估算水稻播种量”“计算禽畜饲养的只数”等相距较远。学校的一次调查也发现,传统数学题有47% 的学生能够答对,当数学题转变成“调配农药的比”“估计水果产量”时学生则能答对 78% 。
(三)教学资源匮乏制约作业形式创新
有 76% 的农村小学无多媒体教室,ai 使用的比例不到 15%。当教师布置具有趣味性的作业时,没有办法完成 ar 交互、在线竞赛等城市学校惯用的模式,急需低成本、易操作的方案替代。
二、“双减”政策框架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
(一)实施差异化作业布置方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课后练习内容。以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应当根据课堂观察和评估结果,将学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学习层次,并据此设计相应的练习内容[2]。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群体,教师应当着重强化他们对几何图形基本概念的理解,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图形特征识别、简单分类等基础题型,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几何认知。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需要运用图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如计算图形周长、面积等,以此提升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针对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拓展题目,例如图形变换、组合图形分析等开放性问题,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潜能。同时,教师还需注意控制作业总量,既要保证练习效果,又要符合教育部门对作业时长的相关规定,确保学生的课业负担合理适度。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
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突破传统作业设计框架,通过趣味化改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采取知识竞赛等新颖形式,将数学概念与游戏元素有机结合,既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增强学习过程的愉悦感。以六年级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包含必答与抢答两个环节的竞赛活动:必答部分涵盖分数四则运算、百分率实际应用、圆形几何计算等基础题型;抢答环节则侧重比例关系及其变形应用等思维拓展类题目。竞赛过程中,学生通过电子设备完成题目抽取与抢答操作,教师实时记录各小组得分情况并最终评定优胜团队。这种教学形式有效实现了知识巩固与思维训练的双重目标,同时营造了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3]。
(三)生活化任务设计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布置与实际生活紧密关联的实践性任务。这类作业要求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迁移到日常情境中,通过完成具有现实意义的操作项目来巩固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单元主题,精心设计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实践性活动。这些任务通常包含观察记录、动手制作、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业内容应当难易适中,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不会造成过重负担。
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针对课程主题开发具有生活情境的实践任务。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上)" 圆形 " 章节为例,该单元旨在使学生认识圆的基本性质,理解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并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结束语:
针对实施乡村发展战略的环境,我们要结合农村实际,探索出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有效提升农村小数作业质量的道路,在农业生产的农业活动中融入数学活动,让作业成为沟通学校和现实生活的纽带,不单纯是为了给孩子们减负,更是努力让孩子的心中生出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为培养具有地域特色的下一代优秀人才提供有效的支持。我们还可以继续探索在 ′′5G+ 农业”的环境中开展数学习题的实践,以在固步自封的基础上寻求一条出路。
参考文献:
[1] 盛立萍. 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 数学小灵通( 教研版 )( 中旬刊 ),2025(3):43-44.
[2] 张鸿珍 .“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 [J]. 启迪与智慧( 下 ),2025(4):0093-0095.
[3] 何凤姬 .“ 双减” 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 [J]. 教师 ,2025(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