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应急救治能力综合楼的功能布局与流线设计研究

作者

曹鑫斌

中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1 引言

应急救治能力综合楼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的关键医疗设施,其功能布局与流线设计直接关系到救治效率与人员安全 [1]。随着应急医疗需求的日益复杂,传统医疗建筑设计已难以满足高效救治与快速响应的要求。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应急救治能力综合楼的功能布局与流线设计,以期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提升应急救治能力,为挽救生命、保障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2 应急救治能力综合楼的功能布局

2.1 功能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

应急救治能力综合楼的功能布局设计需综合考量高效性、安全性、灵活性、人性化和可持续性五大原则 [2]。布局应确保救治流程顺畅,减少等待和转运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同时,充分考虑人员安全和隐私,设置隔离区域防止交叉感染,保障紧急疏散通道畅通。设计还需具备灵活性,以应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突发事件,便于调整救治流程和资源配置。此外,应关注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心理感受,创造温馨舒适的救治环境。最后,设计应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先进技术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为长期运营奠定基础。

2.2 主要功能区划分

应急救治能力综合楼的功能区划分需科学合理,主要包括急诊区、重症监护区(ICU)、手术室、住院区、医技检查区及辅助功能区。急诊区负责紧急病患的接收与初步处理;重症监护区配备先进设备,救治危重病患;手术室严格无菌设计,保障手术安全;住院区提供舒适环境,满足病患康复需求;医技检查区进行各类医学检查,支持临床救治;辅助功能区则确保物资与服务供应。各功能区应紧密衔接,形成高效救治体系,同时符合医疗规范和安全要求,为病患和医务人员营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确保救治流程的顺畅与高效 [3]。

3 应急救治能力综合楼的流线设计

3.1 流线设计的基本原则

应急救治能力综合楼的流线设计是救治高效有序的关键,需遵循多重原则。设计应确保人员与物资流动顺畅,减少等待转运时间,提升救治效率,同时各功能区紧密连接,避免流线冲突。安全性方面,需注重人员隐私与防止交叉感染,设置独立患者流线,保障紧急疏散通道畅通。设计还需灵活可变,适应不同突发事件,预留未来扩展升级空间。此外,人性化设计也不可或缺,应提供清晰导航与舒适休息区,减轻患者与医务人员心理负担,确保救治过程高效、有序且安全[4]。

3.2 人员流线设计

在应急救治能力综合楼中,人员流线设计是确保救治流程高效、有序进行的核心环节。它不仅要考虑患者的快速救治路径,还要兼顾医务人员的便捷工作流线,以减少不必要的交叉和延误[5]。

3.2.1 患者流线

在应急救治能力综合楼中,患者流线设计需紧密围绕“快速、安全、便捷”原则展开。患者通过医院的专用出入口快速进入急诊区,采用急诊急救双通道模式,实现高效有序的分流。随后,通过急诊专用梯将患者迅速送至分诊区域,进行准确的病情评估与分区管理,确保重症患者能够优先得到救治。在转运过程中,设计需确保通道宽敞无障碍,便于担架及医疗设备的快速通行,同时兼顾感染控制与隐私保护,为传染性患者设置专门的隔离通道与区域,并采用合理的空间布局与遮挡设施,有效维护患者隐私。最后,患者流线应与出院流程紧密衔接,提供便捷的出院通道,并配备详细的出院指导与后续医疗服务信息,确保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每一步均得到精心安排与贴心服务,实现全流程的高效顺畅。患者流线设计如图1 所示。

图1 患者流线设计

3.2.2 医务人员流线

在应急救治能力综合楼中, 员流线设计需融合“高效、便捷、安全”与“人性化管理”理念。借鉴门诊模块的U 形布 居中设置的护士站作为管理核心,优化人员调度,减少等 ,形成高效流动的网络。为特定区域如病房、手术 作安全。此外,结合门诊单元医患流线分离的设 资源,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同时,配置培训室、 。结合景观庭院的优良通风采光环境,为医务人员提供 心健康,为持续优化医疗服务奠定坚实基础。门诊模块医务人员流线设计如图 2 所示。

门诊模块

图2 门诊模块医务人员流线设计

3.3 物资流线设计

物资流线设计在应急救治能力综合楼中至关重要,它关乎医疗物资、药品、器械的及时供应与高效管理。设计应确保物资快速、准确送达, 的物资接收区, 并利用自动化传送带、气动管道、机器人等高效传输系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配送路径 合考虑布局、需求和预算,同时注重物资的安全性与可追溯性,采取防撞、防尘等保护措施, 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实现全程追踪与管理。此外,设计还需预留扩展与升级空间,以适应未来医疗技术进步和救治需求的变化。通过科学合理的物资流线设计,可有效提高救治效率,为挽救生命、保障健康提供坚实支撑

4 案例分析

4.1 项目背景与概况

涡阳县人民医院位于城市核心区域,周边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决定进行改扩建,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改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 185045.8 ㎡,规划总床位 1200 张,其中扩建建筑面积为 131430 ㎡。项目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旨在打造以医技为中心,综合诊疗与特色专科相结合的三级甲等标准的大型公立性医院。

4.2 功能布局与流线设计分

4.2.1 功能布局设计

涡阳县人民医院的功能布局设计,如图3 所示,具体介绍如下:

(1)以医技为中心:医院改扩建项目整合了医疗功能,以医技为中心进行布局。通过医疗街将各医疗区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共建。这种布局方式不仅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还缩短了患者的就诊路程。

(2)分中心与特色专科:原有医疗建筑被改造成分中心,如妇幼中心、肿瘤治疗中心等,打造了学科特色,实现了自然分流分诊。这种布局方式有助于缓解主医疗区的压力,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3)城市设计融合:医院改扩建项目在规划时充分 与城市设计的融合。沿着城市干道由北向南、自东向西有序展开,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体和舒展大 气的沿街界面。这种设计不仅优化了城市面貌,还提升了地段品质。

图3 涡阳县人民医院的功能布局设计

4.2.2 流线设计

(1)交通规划:如图 4 所示,项目采用了清晰便捷的交通规划,沿东、南侧城市道路结合出入口设计了出租车停靠辅道,减小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院内采用外环型交通系统,实现了人车分流,确保了院区内安全的步行环境。同时,在地下靠近垂直交通枢纽设置了落客区,急救中心门口设计了人性化接驳区域,实现了急救车辆即停即走,病人通过风雨廊道进入急救区。

图4 交通规划设计

(2)物资流线:如图 5 所示,在物资流线设计方面,医院设置了专门的物资接收区,并通过高效的传输系统如自动化传送带、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等将物资迅速送至各个功能区。这些传输系统与综合楼的信息管理系统相集成,实现了物资的自动化记录、追踪与统计。同时,传输系统还具备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可扩展性,以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救治需求。

图5 物资流线设计

4.3 设计亮点与特色

(1)人性化设计:医院改扩建项目注重人性化设计,如花园式的布局、明亮的空间、醒目的流线、完全的医患分流和洁污分流等。一医一患的诊室、独立的医护区域以及无风雨设计等都让患者与医护人员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2)绿色医院理念:项目采用了海绵城市理念、雨水回收系统、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通风庭院、光诱导系统等绿色医院设计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还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医疗环境。

(3)智能化系统应用:医院设置了基础支持、安保管理、智慧业务、后勤管理等智能化平台,突出了智慧医疗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这些智能化系统不仅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4)新老建筑和谐共生:项目在改扩建过程中注重新老建筑的和谐共生。通过运用层间铝板幕墙系统对老建筑立面进行改造,增加屋面格栅系统和首层雨棚等措施,打造了现代、统一、协调的院区形象。同时,扩建的医疗区高低错落,与现状建筑共同组成了亲和、有序的建筑环境。

4.4 评估与总结

涡阳县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在功能布局与流线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以医技为中心进行布局,整合了医疗资源,提高了救治效率;同时注重人性化设计和绿色医院理念的应用,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舒适、健康的医疗环境。此外,项目还采用了智能化系统和新老建筑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提升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综上所述,涡阳县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为应急救治能力综合楼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应急救治能力综合楼的功能布局与流线设计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急救治需求的不断变化,应持续优化和完善综合楼的设计,提升救治效率,保障人员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温向阳 , 张威 , 胡亮 , 等 . 新建医院项目食堂功能布局及建筑规模研究 [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4,25(08):20-27.

[2] 苏丹 . 基于防控体系的传染病医院设计策略探讨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4,(19):13-15.

[3] 杨冬燕. 综合医院改扩建规划布局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2022.

[4] 崔露 . 简谈设置感染科的新建综合医院项目建筑设计——以江西省万年县第三人民医院项目为例 [J].大众标准化 ,2022,(12):76-78.

[5] 闫焱. 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疾控中心)建设项目设计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

作者简介:曹鑫斌(1987-),男,人,毕业于工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专业方向:建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