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研究

作者

倪林

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601

摘要:本文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综合协调问题。首先分析了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接着,提出了一套综合协调机制,包括明确责任、信息共享、制定计划和监督评估等。最后,给出了实施策略,如加强组织领导、培训教育、现场管理、推广先进技术、建立激励机制等,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高质量完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综合协调;策略

一、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经济发展其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它不仅关乎国家经济,还直接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施工质量和安全是工程建设的核心,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寿命和效益,安全则关乎施工人员生命和工程顺利进行。然而,实际施工中仍存在诸多质量和安全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探索有效方法,对提升工程质量、保障安全、促进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一)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1.施工质量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施工质量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它通过一系列管理活动和技术手段,确保工程实体质量达标。这一过程贯穿施工准备、实施至竣工验收全环节,具有系统性、全过程性、预防性和动态性特点。系统性要求将质量管理作为整体考量,各环节相互关联;全过程性强调管理无遗漏,覆盖施工全程;预防性要求提前预判质量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动态性则要求质量管理随施工进展和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优化。

2.施工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施工质量管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人员、材料、设备、方法、环境等五个方面。人员是施工活动的主体,其素质、技能和经验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设备是施工的重要手段,其性能、精度和可靠性对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方法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其合理性和先进性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环境则是施工过程中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如气候、地质、交通、政策等,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二)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1.施工前的质量策划

施工前的质量策划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计划的制定等。质量目标应根据工程特点和业主要求,明确工程应达到的质量水平;质量计划则是为实现质量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包括质量控制点设置、检验批划分、质量检查方法、质量责任分配等内容。通过施工前的质量策划,可以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它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具体包括工序控制,即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检验批验收,即对完成的检验批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其质量合格;隐蔽工程验收,即在隐蔽工程覆盖前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隐蔽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此外,还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巡查和抽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3.施工后的质量验收与评定

施工后的质量验收与评定是施工质量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卡,它是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全面检查和评价。质量验收应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对工程的各个部分和整体进行质量检查和测试,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要求。质量评定则是对工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为工程的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提供依据。通过施工后的质量验收与评定,可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合格和可靠,为工程的长期运行和维护提供保障。

(三)施工质量管理的提升策略

1.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制度规范,确保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同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监督,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2.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施工人员素质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技术交底、制定操作规程等方式,使施工人员熟悉施工要求和操作流程,掌握必要的施工技能和质量管理知识。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考核和评价,建立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3.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是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应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水平。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可以优化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同时,要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探索和创新施工质量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一)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1.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与原则

施工安全管理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和技术手段,确保施工活动安全进行,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以及工程财产的安全。施工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其中,“安全第一”强调在施工活动中,安全应放在首位,任何工作都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预防为主”要求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提前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综合治理”则强调施工安全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人、机、环境等多个因素,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2.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据

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基本要求。行业标准和规范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等,则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殊性,制定了具体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这些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共同构成了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依据。

(二)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安全风险辨识,可以识别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为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安全风险评估则是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严重程度,从而确定安全管理的重点和优先级。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应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随着施工的进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2.安全技术措施与防护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与防护措施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技术手段进行消除或控制,如设置安全网、防护栏、警示标志等。防护措施则是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等,以减少安全事故对施工人员的伤害。安全技术措施与防护措施应根据施工特点和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结果进行制定,并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3.安全教育培训与应急管理

安全教育培训与应急管理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培训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程序,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应急管理则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程序,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安全教育培训与应急管理应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确保施工人员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和应急准备。

(三)施工安全管理的改进方向

1.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安全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倡导安全第一的理念,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开展安全宣传活动、举办安全知识讲座、表彰安全先进个人和集体等方式进行。同时,还应将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和文化建设中,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和义务,规范安全管理和操作行为,确保施工活动的安全进行。同时,还应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3.提高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提高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是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如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智能安全监测设备等,可以实现对施工活动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施工安全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提高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需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养具备信息化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推动施工安全管理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综合协调

(一)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关系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施工质量是工程安全的基础,只有确保施工质量,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安全管理也是施工质量的保障,严格的安全管理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符合规范,从而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因此,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

为了实现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有效综合协调,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综合协调机制。这包括明确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信息的及时传递和交流;制定综合协调的计划和方案,明确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目标和重点;以及建立监督评估和反馈机制,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

(三)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综合协调的实施策略

在实施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综合协调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职责,确保综合协调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增强其参与综合协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强化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符合规范和要求;四是推广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五是建立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工程成功的关键。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明确了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综合协调的机制和实施策略。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应不断加强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综合协调,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高质量完成,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探讨[J]. 黄静;刘爱华;褚廷芬.中国设备工程,2021(06)

[2] 探讨提高水利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的管理策略[J]. 孙隽骁.智能城市,2021(01)

[3] 浅议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J]. 苏富军.发展,2020(08)

[4]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控制对策[J]. 沙凤丽.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01)

作者简介:倪林,男,1991.09,汉族,安徽合肥人,本科,目前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