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的融合和体现研究

作者

杨红

本溪市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117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艺术领域不断交融创新。戏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独特韵味;中国古典舞则追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二者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然而,在当下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传承与发展它们成为重要课题。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的融合是一种创新的尝试与探索。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在动作、韵律、审美等方面的融合方式,探究其融合在舞蹈创作、表演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具体体现,挖掘二者融合对于丰富舞蹈艺术内涵、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融合和体现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戏曲与古典舞皆是其中璀璨的明珠。戏曲,集唱、念、做、打于一身,其中的舞蹈元素丰富多样,是戏曲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中国古典舞则从古代舞蹈文化中汲取精华,以独特的身韵和审美特征自成体系。在当今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艺术之间的跨界融合成为趋势。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虽各自有着深厚的底蕴,但在风格、动作等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入研究二者的融合,不仅能为舞蹈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还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的文化渊源

1.共通的传统美学追求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都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浸润,有着共通的美学追求。二者皆崇尚“气韵生动”,注重通过肢体动作传递内在的精神气韵,使舞蹈不仅仅是肢体的运动,更是生命力与情感的表达。在形式上,都追求“中和之美”,强调动作的和谐、适度,避免过于激烈或张扬的表现。二者还都重视“虚实相生”,以实的动作表现虚的意境,借助肢体语言营造出深远的艺术空间,让观众在欣赏舞蹈时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共鸣,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对意境和神韵的高度重视。

2.同源的传统艺术基因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都脱胎于中国古代传统艺术,拥有同源的艺术基因。它们都从古代乐舞中汲取养分,传承了古代舞蹈的动作形态、节奏韵律和表现技法。同时,二者也都受到诗词、绘画、书法等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影响。诗词的意境为舞蹈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主题和情感内涵,绘画和书法的线条美感则融入到舞蹈动作的设计中,使舞蹈动作更加富有韵律和美感。这种同源的艺术基因使得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成为它们文化渊源的重要体现。

二、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的融合和体现方法

1.身段技法上的融合与呈现

戏曲舞蹈的身段技法丰富多样,有着严谨的程式化动作,而中国古典舞在发展中也形成了独特的身韵法则,二者在身段技法上的融合,能取长补短,创造出更具表现力的舞蹈语言[1]。例如在古典舞作品《醉狐》中,就巧妙融合了戏曲舞蹈的身段技法。该作品借鉴了戏曲中“醉步”的独特走法,通过脚步的踉跄、身体的摇晃,将醉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运用了戏曲中眼神的“亮相”技巧,狐的眼神灵动且锐利,在舞蹈过程中突然的定睛,配合身体姿态的瞬间定格,如同戏曲演员的亮相般抓人眼球。在手部动作上也有戏曲兰花指等元素的运用,将其与古典舞的身韵相结合,让手指的形态变化与身体的韵律相呼应,既展现出古典舞的优雅,又有着戏曲舞蹈的细腻。

2.审美意蕴上的融合与体现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在审美意蕴上的融合,能够使两者在艺术表达上达到更高的境界,展现出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戏曲舞蹈注重通过程式化动作传递故事性与情感,中国古典舞强调意境营造与形神兼备,二者融合后,既能在动作中体现故事性,又能营造出深远的意境[2]。以古典舞作品《扇舞丹青》为例,它将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意蕴巧妙融合。舞蹈中,舞者手中的扇子如同戏曲中的道具一般,成为情感表达和故事叙述的重要载体,开合之间有着戏曲表演的韵味。同时舞蹈动作借鉴了戏曲的身段,姿态优美且富有节奏感。在审美意境上,又融入了中国古典舞追求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舞者以扇为笔,以身为墨,在舞台上勾勒出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卷,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观众既能感受到戏曲舞蹈中独特的韵味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又能体会到中国古典舞所营造出的空灵、悠远的审美意境。

3.道具应用上的融合与体现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在道具应用上的融合,能够极大地丰富舞蹈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戏曲舞蹈中道具的运用往往有着固定的程式和独特的象征意义,而中国古典舞则更注重道具与舞蹈动作、情感表达的自然融合[3]。当二者在道具应用上相互借鉴、融合时,能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舞蹈效果。例如古典舞作品《小城雨巷》,就巧妙地融合了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在道具应用上的特色。舞蹈中,舞者们手持油纸伞,这一道具的运用带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油纸伞在戏曲舞蹈中可以作为表现人物情绪、环境氛围的重要元素,它与古典舞的动作相结合,舞者们撑伞、旋伞、摆伞,动作轻盈优美,既借鉴了戏曲舞蹈中对道具的细腻处理方式,又展现了古典舞的灵动与婉约。

4.表现程式上的融合与体现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在表现程式上各有特色,二者的融合能为舞蹈艺术带来新的活力与魅力。戏曲舞蹈的表现程式严谨规范,有着独特的手势、步伐和亮相动作;中国古典舞的表现程式则注重身韵的连贯与韵律之美[4]。当二者融合时,能够相互补充,创造出更丰富的舞蹈表现形式。以古典舞剧目《罗敷行》为例,在表现程式上就实现了较好的融合。舞蹈中,舞者运用了戏曲舞蹈里的“云手”动作,双手如同在云间穿梭,柔中带刚,且有着戏曲动作的节奏感和规范性。同时又融入了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提沉”元素,在“云手”的过程中配合身体的呼吸起伏,使动作更加富有韵味和层次感。

结语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从身段技法的相互借鉴,到审美意蕴的交融升华,再到道具应用、表现程式上的珠联璧合,实现了深度融合。这一融合不仅为舞蹈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拓展了表现边界,更传承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基因。展望前路,持续探索二者融合的更多可能,深入挖掘其文化精髓,定能让这两种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舞台上焕发新的魅力,为中国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 薛芳.浅谈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的相互关系[J].喜剧世界:中, 2023(4):0039-0041.

[2] 李一诺.浅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借鉴与扬弃[J].戏剧之家, 2023(26):42-44.

[3] 郑颖雯.中国古典舞身韵与戏曲身段的异同对比[J].艺术科技, 2024, 37(11):20-22.

[4] 刘红昱.浅析戏曲元素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融合与应用[J].戏剧之家, 2023(1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