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郑美玲
营口实验学校 辽宁省营口市 115005
整本书阅读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历次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大多提及整本书阅读,一些前辈学者也做过相关探讨,如叶圣陶、夏丏尊等都非常重视整本书阅读。2011年版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阅读建议。课程标准重视整本书阅读正是为了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回归语文阅读教学的正道。整本书阅读,到底怎么读呢?
一、整本书阅读怎么读
1.统筹规划阅读学习方案,体现阅读过程的整体性
整本书阅读不能采用“放羊式”教学,它和单篇阅读一样,需要基于特定的学习目标开展系统的、科学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在实施“整本书阅读”学习之前,需要根据课时量,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学期、学年安排,在与学生商讨的基础上,统筹规划一个整本书阅读学习方案,用来指导全程的阅读活动。这个方案应该包含整本书的特点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课时、学习任务、等基本要素。教师要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集体与个人的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在遵循全班整体阅读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制订整本书阅读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真实表现对阅读方案进行灵活调整,教师都要从中梳理一条或者多条贯穿全书的主线,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全书阅读,不要把整本书阅读教成单篇阅读的堆积和罗列。
2.设计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对接其他语文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不能停留在“阅读”层面,教师在规划学习方案之后,还需要考虑如何组织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拓宽阅读野,从阅读输入走向阅读输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时,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兼顾其他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和深化整本书阅读。例如,组织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以及名著推介、名著改编、名著评论等实践活动,为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经验搭建平台。
3.注重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真实表现,针对学情开展个性化指导
整本书阅读学习活动的持续时间往往较长,教师需要全程追踪学生真实的阅读表现。教师在设计学习方案时还要考虑如何保持“教一学——评”一致性。建议运用学习单、读书笔记等方式,将需要考查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等内容落到实处;同时运用现场观察的方法,用文字或者视频记录学生在阅读、分享、研讨等实践活动中的现场表现。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独特的整本书阅读经验,及时组织学生交流与分享,进一步丰富整本书阅读评价的现实依据。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整本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践诊断从阅读思维、阅读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率,真正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二、整本书阅读的后续推进
全班一本书共读之后,通过读书交流会进行了交流分享、总结提升,到此还不能结束,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的成果,深化其对整本书内容的把握与理解,提升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阅读后的反馈能力,有必要进行一些后续推进。
1.跨界阅读
现在流行跨界歌手,对于读书,我们也可以进行跨界阅读。许多儿童文学名著都被拍成了电影或制作成了动画片,绘成了连环画等,如《夏洛的网》《木偶奇遇记》《秘密花园》《草房子》等都有非常棒的电影,世界名著《飘》改编成电影,名叫《乱世佳人》。共读一本书之后,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抽时间看看电影,既是对书内容的回顾,又可以检验自己对书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把书的内容与电影对比,对电影的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在跨界阅读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人物、设置情节方面的特点,立体化地品评人物,加深对原书的理解,有助于客观地、多角度地评价分析原书。书读完过一段时间书中的内容和情节就有些淡忘了,但如果此时能够看一部它的影视作品,就能把脑海中的模糊记忆同影片建立联系,脑海中模糊的记忆与影片形成对接,通过对比,还能加深你对原书的理解。比
2.对话书中人物
儿童书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很鲜明,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会随时牵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自然生发出某种期待,希望这些人物此时怎么样,将来怎么样……对他们在书中的表现作出自己的评价,产生与之对话的冲动。读完书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写信的方式与书中某个人物进行对话;或以“致××”为题,以第二人称写读后感,引导学生进入书中情境,思考、玩味;或为书中的主要人物配一段解说词,对其作一个总结性评价。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节、理解人物,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3.创作思维导图
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画思维导图,对整本书内容进行回顾,提升他们总结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可以情节线为轴,可以人物线为轴,可以时间线为轴,也可以书中的一个故事为生发点展开等等。思维导图创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这本书再阅读、再思考总结的过程。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介绍人物,介绍相关的故事情节,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展示,更是思维能力的体现。
当然,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不仅限于以上这几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作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让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