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

作者

苏春燕

锡林浩特市第十小学 026000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通过分析传统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阐述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并从优化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实施分层作业以及加强作业评价反馈等方面提出具体策略,以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引言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其作业设计在“双减”背景下面临着变革的需求。合理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因此,深入研究“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量过多

在过去,为了追求成绩,很多教师布置大量的数学书面作业,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完成重复性练习,导致课业负担沉重,课余时间被大量占用,缺乏足够的休息和娱乐,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二)作业形式单一

传统作业形式多以书面习题为主,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学生长期面对枯燥的书面作业,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忽视个体差异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习水平、学习风格的学生做同样的作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觉得作业过于简单,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而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可能因作业难度大而感到吃力,逐渐失去学习信心。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作业设计要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紧扣教学目标,确保作业内容准确无误,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设计应注重趣味性,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游戏、故事、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层次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将作业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三个层次。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巩固基础知识;提高题针对中等水平学生,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展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拓展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四)实践性原则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作业设计应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应用意识。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优化作业内容

1.突出重点难点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作业。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计让学生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作业,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重点内容。

2.整合知识体系

打破章节界限,将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设计综合性作业,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后,可以设计一道包含多种运算类型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不同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创新作业形式

1.游戏类作业

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如设计“数学扑克牌”游戏,通过抽牌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既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阅读类作业

推荐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读物,如《数学童话》《奇妙的数学王国》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数学书籍,了解数学文化,拓宽数学视野,培养阅读能力和数学思维。

3.实践类作业

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校园内建筑物的高度、计算家庭每月水电费支出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分层作业

1.划分作业层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作业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基础巩固型作业,主要针对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练习;B层为能力提升型作业,适合中等水平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C层为拓展创新型作业,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2.学生自主选择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层次。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加强作业评价反馈

1.多元化评价方式

改变单一的以分数或等级为主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例如,在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后,让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分享优点和不足之处;学生完成作业后,先让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再进行综合评价。

2.定期总结反馈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在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作业设计。同时,将作业总结反馈的结果与家长进行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结语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原则,优化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实施分层作业,并加强作业评价反馈。通过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既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作业设计策略,为“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型作业设计策略探索[J].钱丽娜.小学生(下旬刊),2023(12)

[2]“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徐平.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6)

[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策略[J].李新带.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6)

此文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2023NGHXX145)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