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蔬菜农药残留的风险分析与全程防控研究

作者

王平

5328231972****1112

摘要:蔬菜瓜果在人们日常膳食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维持膳食结构平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有效防治蔬菜的病虫害,农药被广泛应用于蔬菜种植当中,但不当使用会导致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影响蔬菜的质量安全及人体健康。本文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蔬菜农药残留实施有效的全程防控,以期为蔬菜种植、质量安全监管及消费者健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风险分析;全程防控

引言

在农业生产中,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蔬菜瓜果已实现周年生产,但病虫害发生也越来越重,喷施农药是种植户用来预防病虫害的主要手段,而部分种植户因缺乏对农药毒性、残留特性等方面的认知,出现了种植时滥用农药的情况。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会造成急性与慢性膳食暴露,增加人体的健康风险,农药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与其实际摄入量有关,农药残留在人体中蓄积达到一定量才会产生急、慢性危害,因此,通过风险监测获取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水平,开展对消费人群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1蔬菜农药残留的风险分析

1.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1.1急性中毒

当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出安全阈值时,消费者食用后极有可能引发急性中毒。以有机磷类农药为例,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人体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进而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一旦食用有机磷类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人体会迅速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以及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引发呼吸衰竭,直接危及生命。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农户对农药安全间隔期认知不足,多次发生因食用刚喷洒过农药不久的蔬菜而导致急性中毒的事件。例如,某地区一位农户在喷洒有机磷农药后第2天便采摘蔬菜食用,数小时后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紧急送往医院救治才脱离生命危险。

1.1.2慢性危害

长期服用含低剂量农药残留的蔬菜,农药经食物链生物富集在人体内逐渐积累,进而对人体造成慢性危害。多数研究证明农药残留会对人体多系统造成慢性损害。在神经系统方面,有些农药残留可以干扰神经递质的传递,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在内分泌系统方面,某些农药作用与激素相似,能干扰人体自身激素的平衡,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例如,一些有机氯类农药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半衰期长,可长期残留。而通过食物链持续摄入会增加人体患癌、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有研究对有机氯农药长期接触地区的居民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该地区居民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1.2菜田生态环境恶化

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菜田生态环境恶化。①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不易被自然降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累,这些残留物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蔬菜养分的吸收和根系的发育。土壤施肥程度的减少让蔬菜生长缓慢,产量变少,品质也随之下降,形成恶性循环。②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障要素以及有机质分解体系的关键组成。但是,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会被残留的农药毒性抑制甚至杀灭,导致微生物种群失去平衡,进一步破坏土壤的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不仅削弱了土壤的自我修复能力,还降低了其对病虫害的自然抵抗力。③农药残留还会通过土壤-水-植物系统的循环,进入地下水、河流等水体,造成水体污染。这些污染物最终可能通过灌溉或食物链传递到蔬菜中,增加了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风险。

2蔬菜农药残留的全程防控策略

2.1加强农药使用管理

《“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和《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要求,建立健全农药使用登记制度,确保每种农药的使用都经过严格审批,并明确其适用范围、剂量及安全间隔期。同时,加强对农药经营者的监管,禁止销售高毒、高残留及假冒伪劣农药,从源头上减少有害农药的流通。此外,推广科学用药知识,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农民对农药安全使用的认识。指导种植者根据蔬菜类别、病虫害种类及特点,选择农药品类和用药时间,以免造成滥用药和用药过量。建议使用生物和物理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中的化学成分,以此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2.2提升检测技术的精度

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如便携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该技术能提供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结果,适用于多种农药的同时检测,且检测限较低,能够有效地检测出低浓度的农药残留。通过优化现有的检测方法,如改进试剂配方、调整反应条件等,可以提高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例如,对于酶抑制法,通过筛选更高效的酶和优化反应体系来提高其检测灵敏度;对于免疫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制备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抗体来减少交叉反应,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还可以探索多技术联用的方法,如结合免疫分析技术和光谱检测技术,利用两者的优势互补,提高检测精度。通过建立和完善数据库,收集各种农药的标准谱图和相关信息,可以为检测结果的准确判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2.3建立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充分利用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引导蔬菜种植主体进入平台,如实记录农事活动(播种、施肥、施药、销售),推进蔬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依法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让种植主体牢固树立“不合格不上市”的意识。

结语

总之,通过合理选择农药、优化农药使用技术、加强蔬菜种植基地管理、实施良好农业规范、建立蔬菜质量追溯体系以及加强市场检测与监管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逐步减少蔬菜农药残留量,提高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蔬菜产品。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相信在蔬菜农药残留防控方面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志成.蔬菜农药残留的风险分析与全程防控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5,(10):172-175.

[2]王敏,王晓菲,李俐,等.蔬菜中农药残留产生原因及检测方法分析[J].现代食品,2025,(01):147-149.

[3]杨晶,周艳琳.基地蔬菜瓜果农药残留分析及膳食风险评估[J].中国瓜菜,2025,38(01):12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