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中职信息技术教师激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探析

作者

郑剑文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职业中专台州技工学校 318000

摘要: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以模拟人类创造力和智慧为目标,凭借自主生成内容的强大能力,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为社会带来了颠覆性变革。根据《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的数据,截至2025年1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规模已达2.49亿,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同样引发了革命性变化。诸如ChatGPT、豆包、KIMI、Deepseek等智能工具,已逐步应用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课堂实施等环节,表现出显著的个性化教学支持、智能辅导与数据分析潜力。这些技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效率,还推动了教学方法和资源利用的深度变革。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职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创新思维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利用智能技术加速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推进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和资源建设中的全流程应用。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这些政策指引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契机。

在这一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中职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培养未来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然而,目前中职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专业知识更新不足,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二是教学方法与实践环节脱节。

三是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升。

四是评价体系单一,未能全面激发学生潜力。

五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意识薄弱。

基于上面的问题分析:当前,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仍以传统讲授法和演示法为主,尽管在理论教学中能够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但在实践教学环节却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由于工作和企业实践项目与课程内容衔接不足,教学方法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在真实职业场景中的适应能力受到限制。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文心一言、KIMI、Deepseek等)可以为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新的可能性,帮助解决实践教学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与企业实践衔接不足等问题。以下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助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探析:

1.个性化学习支持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学生可以向AI提问,获取即时的知识点解释或代码示例。反之,AI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推荐适合的学习路径或练习题。这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弱点,AI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学习效率。

2.虚拟项目实践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模拟真实的企业项目场景,为学生提供虚拟实践环境。AI可以生成虚拟项目需求文档,学生根据需求完成项目设计、开发和测试。AI可以扮演“客户”或“项目经理”角色,与学生互动,提出修改意见或评估项目成果。比如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口语教学和保育教学中,经常需要创设幼儿园的场景,让学生扮演幼儿教师角色,信息技术教师融合AI,可以实现情景创设的高还原度,弥补实践项目不足的问题,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真实工作流程。

3.代码生成与调试辅助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生成代码示例,并提供调试建议。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AI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生成代码示例,帮助学生理解编程语法和逻辑。比如学生输入自然语言描述(如“写一个Python函数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AI生成相应的代码。AI可以演示代码的执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代码的运行逻辑。学生通过修改AI生成的代码,逐步掌握编程技巧。另外,AI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定位代码错误并提供解决方案。学生遇到代码报错时,将错误信息输入AI,AI分析错误原因并给出修改建议。在编程练习中,鼓励学生使用AI工具辅助调试。在课堂上使用AI工具开展创意编程活动。教师可以设计“AI+创新”主题的编程竞赛,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4.创新思维激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或创意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目标,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够多面性。而AI可以提出更加开放性的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智能校园管理系统?”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AI可以与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生成多种解决方案供学生参考。AI也可以通过互动式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5.教学资源生成与优化

大部分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教学内容,但在整合企业实际项目资源和开发个性化教学素材方面存在较大不足。例如,难以有效引入真实项目案例,将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训练结合,学生缺乏对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度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教师快速生成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AI可以根据课程目标生成教案、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源。AI也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帮助教师调整教学重点。极大地减轻教师备课负担,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实践和创新。

总结: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了学生的学习,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引入,中职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变得更加灵活、创新和贴近实际,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职业适应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对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迭代更新,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方法,将其融入教学设计中,寻找课堂教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点。学校有条件的可以引入AI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便捷的AI工具。合理考虑与企业合作开发基于AI的实践项目,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接轨。另外,教师和学生在使用AI时,需注意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避免过度依赖AI,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领学生实现高质量、有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胡秀锦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现状与应对 ,职业技术教育 ,教学与学法 ,2025.

[2]李宏堡,袁明远,王海英.“人工智能+教育”的驱动力与新指南——UNESCO《教育中的人工智能》报告的解析与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23,37(0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