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五育并举理念下寄宿制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解决策略研究

作者

张宁 李亚敏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

摘要:在现代教育体制下,"五育并举" ,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并行,为寄宿制高中的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寄宿制学生因人格形成、生活适应等多因素的影响,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本研究应用文献法和实证研究法,重点探究寄宿制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策略。研究发现,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源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同龄人交往、个体差异以及社会环境五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优化学校寄宿环境,促进家庭、学校以及个体的沟通交流,通过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该研究结果可为实现"五育并举"输出全面发展人才目标,以及提供有效的心理引导和教育运用参考,以及为我国寄宿制高中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

关键词:五育并举;寄宿制高中生;心理问题;成因;解决策略

1、五育并举理念下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研究

1.1 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概述

作为现代教育体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寄宿制高中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养[1]。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们也常常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寄宿制高中生普遍存在着适应问题。长时间远离家庭,面对学习、生活的种种压力,使得部分学生产生情绪不稳、焦虑等心理问题。同龄人关系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寄宿制高中的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密切,但也容易产生竞争、矛盾,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学业压力、生活规律紊乱、心理疏离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这些学生。

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教育不当、家庭关系紧张等原因,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种种心理问题[2]。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学业、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了解和解决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势在必行。

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下,了解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更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发展[3]。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必须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旨在探讨寄宿制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策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使寄宿制高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有益场所。

1.2 五育并举理念对寄宿制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影响研究

五育并举理念在寄宿制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重,旨在全面培养学生[4]。这种教育理念对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5]。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有助于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提升情商和社交能力,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智育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应对学习挑战的能力,有助于缓解学业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

体育和美育教育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增强体质和审美情趣,有利于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有助于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为寄宿制高中生提供了全面的成长环境和发展路径,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个人潜能,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的挑战。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教育方式,寄宿制高中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为个体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寄宿制高中生心理问题相应解决策略的提出和应用

2.1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同龄人交往个体差异与社会环境对寄宿制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2.1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同龄人交往、个体差异和社会环境对寄宿制高中生心理问题均有深远影响。首先,家庭教育在学生性格养成和情绪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氛围和家长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其次,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亦有显著影响。学校管理制度和教师教育水平将影响学生学习动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培养师生之间的信任与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此外,促进学生与同龄人的良好互动,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另外,应重视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干预计划,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后,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引导媒体健康导向,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2.2 优化学校寄宿环境和提高家庭学校以及个体的沟通交流以解决寄宿制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策略研究

对于寄宿制高中生心理问题,优化学校寄宿环境和改善家庭学校以及个体的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策略。学校寄宿环境的优化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学校应当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加强管理与服务,确保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加强家庭、学校以及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和学校应该建立定期沟通的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心理状态,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协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

2.3 利用心理咨询和辅导提高寄宿制高中生心理素质的具体应用和实效性研究

心理咨询与辅导在提高寄宿制高中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询师应当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理解他们的内心困扰。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如人格测试、情绪量表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提供依据。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心理咨询师还应当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借助各种适当的方法,如心理游戏、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并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参考文献

[1]郁东飞符小斌.全寄宿制高中生常见心理困扰及教育对策[J].江苏教育,2020,(48):13-15.

[2]谢玉琦.试论寄宿制高中生的宿舍管理[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9,0(04):100-100.

[3]董晓黄裕花.积极心理视阈下的全寄宿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J].江苏教育,2020,(48):10-12.

[4]黄晓军.全寄宿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J].江苏教育,2020,(48):6-6.

[5]贾朝霞.农村寄宿制小学落实“五育并举”研究[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2,(10):4-6.

“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五育并举”视角下寄宿制高中生心理问题识别、干预和矫正研究》(立项编号:JCJYC242515070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