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方法研究

作者

李伟 

沈阳化工建设工程总公司

摘要:现代建筑行业中,施工技术和材料种类的不断更新,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施工材料从采购、运输、存储到施工过程中,都存在诸多影响质量的因素,若未能有效控制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甚至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于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建筑施工材料;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深入探讨建筑施工中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措施,对于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建筑材料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性

1.1有助于科学评定建筑材料的性能,节约成本

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可以通过质量检测对建筑材料性能、品质等进行评定,以便建筑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这样在节约建筑材料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可保证建筑材料质量,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例如建筑工程施工前对建筑材料进行试验,通过有效控制填料、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使其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并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1.2有助于更科学、高效地管理建筑材料

通过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管理能够提高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的规范性。因此借助建筑材料质量控制能够对各类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从而评定建筑材料质量、性能等,也可以让建筑材料质量管理人员掌握建筑材料使用情况,从而便于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和使用,为建筑工程质量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2.1提升材料检测与质量检验水平

提高材料检测和质量检验水平,是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的关键环节。首先,施工单位应根据材料种类和工程需求,制定详细的材料检测计划,明确各类材料的检测标准和检验方法。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如无损检测技术、红外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提高对材料质量的检测精度,避免传统检测方式的局限性。其次,应加强对材料入场前的检测和验收,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重要或关键材料,应进行全程跟踪检测,确保材料的质量得到持续保证。此外,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档案和检测报告制度,将检测数据进行归档与分析,为日后的质量追溯和问题处理提供支持。

2.2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监管

施工现场是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加强现场质量监管至关重要。首先,施工单位应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各项质量控制工作,包括材料使用、施工工艺的执行及现场质量问题的处理。质量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材料的存放、使用及施工过程中的操作,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其次,现场质量监管不仅要关注材料的质量,还需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进行检查,确保施工方法得当,不会因工艺不当而导致材料性能下降。为了更高效地监管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可以采用巡查制度,并结合质量记录、监控设备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对原材料质量控制相关人员的培训

原材料质量控制涉及采购、验收、贮存、运输等多个环节,需要各类专业人员共同努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原材料质量控制相关人员的培训,增强与提高其质量控制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等。针对采购人员,应重点培训其原材料质量评估、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其能够准确判断原材料的质量状况,选择优质的供应商。对于验收人员,应加强其检测技术和标准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种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操作规程,准确检测原材料的质量。贮存管理人员应接受仓储管理、防潮防虫等方面的培训,掌握科学的贮存方法和管理技巧。运输人员应了解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操作规范,确保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能不断更新相关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质量控制能力。

3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方法

3.1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在建筑施工材料质量管理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它是确保工程质量、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细致、科学的操作规范和标准体系,这一体系涵盖了材料采购、施工操作、质量检测等多个方面,旨在消除人为操作中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从而提高施工过程中的一致性和可控性。首先,在材料采购方面,规范化管理要求制定明确的采购标准。这些标准应包括材料的种类、规格、质量等级、性能指标、价格范围等,以确保采购的材料能够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要求。采购标准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工程特点、材料性能、市场供应情况等因素,既要保证材料的质量,也要考虑成本效益。其次,施工标准的规范化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标准应详细规定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从材料的使用、施工工艺的选择到施工顺序的安排,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指导。通过施工标准的规范化,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遗漏,提高施工的精确性和一致性。

3.2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建筑施工材料管理的需求。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材料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减少人为错误,从而确保施工材料的合理使用和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首先,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施工材料从采购、验收、储存、使用到报废的全过程跟踪管理。通过建立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调阅材料的采购合同、质量检测报告、出入库记录等信息,确保材料的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障。其次,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材料库存的实时监控。系统通过自动化的库存管理功能,能够及时提醒材料补货、避免库存积压或短缺,从而优化库存管理,减少资金占用。

3.3材料供应商与施工企业的协同管理

材料供应商与施工企业的协同管理在确保建筑施工材料质量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协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合作,而是一种深度融合、相互依赖的工作模式,它要求双方在材料供应的各个环节中,从源头到终端,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和高效的沟通机制。首先,在材料采购阶段,施工企业需要与材料供应商进行深入沟通,明确工程对材料的具体要求,包括质量标准、规格型号、性能指标等。供应商则需要根据这些要求,提供符合标准的材料,并保证材料的及时供应。这种协同管理要求供应商具备较强的市场敏感性和供应链管理能力,能够快速响应施工企业的需求变化。其次,在材料验收环节,施工企业应与供应商共同制定严格的验收标准,确保材料在进场时就能通过严格的检验。双方可以共同参与验收过程,对材料的品质、数量、包装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所有材料都符合工程要求。这种协同验收机制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材料质量问题,避免后续施工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结语

只有在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从源头上确保施工材料的高质量。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将迎来更为精细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李娜.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7):115-117.

[2]高钟丽.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J].住宅与房地产,2021(16):141-142.

[3]王志辉.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与监督管理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3(13):140-141.

[4]柯翼之.浅谈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