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下地方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报告
张丽霞 朱贤坤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随州 441300
摘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了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教师的数字素养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需求。研究表明,教师对数字素养的重要性有清晰认知,但在数字技能熟练度方面存在短板。针对此,提出了包括教师个人增强自我提升意识、学校完善培训体系等在内的提升策略,旨在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有效提升,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数字技术;地方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教育的面貌。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地方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深入探讨教师的数字素养现状及其提升策略,对于推动地方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概述
本次调查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法,共回收有效问卷1213份,样本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等多个专业大类,涉及不同年龄、教龄、教育背景的教师群体。这些教师构成了地方高职院校教学的主力军,其数字素养能力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地方高职院校教师的数字素养现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数字素养现状
1.数字素养重要性认知
绝大多数教师(56%)认为数字素养在教师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这体现了教师对数字素养重要性的清晰认识。他们普遍认为数字素养包括数字工具使用、资源获取与整合、内容创作与传播、数据分析与解读、数字伦理与安全以及利用数字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2.常用数字技术工具
办公软件是教师最常用的数字技术工具,占比高达98.41%,其次是在线教学及管理平台(83.27%)。然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工具的使用比例相对较低(40.64%),显示出教师在数据深度分析方面的技能有待提升。
3.数字技能熟练度
教师在在线课程设计与管理(66.53%)、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80.48%)方面表现较好,但在数据分析与学生学习评估(45.02%)、利用数字工具进行科研活动(31.87%)、数字安全与隐私保护(15.14%)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二)数字技术应用现状
1.使用目的
教师使用数字化工具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51.79%)和丰富教学内容(43.42%),这体现了数字技术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
2.作用认知
33.86%的教师认为数字技术对提高教学效果作用显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然而,也有部分教师表示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尚未达到预期,这可能与教师的数字技能水平、数字技术的应用方式等因素有关。
3.使用时长
平均每周使用2-4小时的教师占比最高(41.53%),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对数字技术的使用频率较高,但仍有提升空间。
(三)培训需求与建议
1.参与培训情况
在过去一年中,58.96%的教师参与过提升数字素养的培训或研讨会,但仍有部分教师未能及时参与培训。
2.培训内容需求
教师最希望提升的数字素养能力依次为信息技术工具使用技巧(60.96%)、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67.73%)、数字资源的整合、制作、编辑及利用(70.92%)。此外,数字化教学评估与反馈方法、创新教学方法与技术融合也是教师们迫切希望提升的能力。
3.培训形式偏好
教师更倾向于通过实践操作与案例分享(76.89%)来学习数字技术,其次是定期的专业培训(72.51%)和在线学习资源与社群支持(69.32%)。这反映出教师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希望借助专业资料等手段拓展知识储备。
四、提升策略与建议
(一)教师层面
1.增强自我提升意识
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数字素养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技能和应用能力。
2.积极参与培训与实践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培训资源,积极参与各类数字素养培训活动。同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方式。
3.加强交流合作
教师应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数字技术应用的心得和经验。通过参加教学研讨、工作坊等活动,与同行共同探讨数字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
(二)学校层面
1.优化培训架构
学校应依据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及教学需求,精准规划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应全面覆盖数字素养的关键领域,并具备递进性和针对性。同时,创新培训形式与手段,融入实践演练、案例剖析、项目牵引等多元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2.提供丰富资源与支持
学校应加大投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学习支持。包括购买先进的数字教学设备、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引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等。同时,建立数字素养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升数字素养。
3.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应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流程,探索创新教学方式与模式。通过组织教学竞赛、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和实践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引入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分享前沿数字技术资讯与行业实践案例,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五、结束语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地方高职院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与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次调研揭示了教师的数字素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提升策略。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地方高职院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将不断提升,为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持续关注数字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和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人才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爽,周志强.高校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构建研究[J].现代情报,2019,39(03):59-68+100.
[2]周良发,张梦雪.数字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现状与培育路径[J].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2,32(04):1-6.
[3]李玉婷,王海福.数字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数字教育,2022,8(01):48-53.
[4]闫超阳,杨洁.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价值、困境与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24,(01):43-51.
作者介绍:
张丽霞(1983―)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
朱贤坤(1983—)男,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课题《数字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能力提升研究》(2024GB4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