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丁永忠
兴化市文化馆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基层非遗是我国非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维系地方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当前基层非遗面临诸多困境,如传承人才匮乏、保护资金短缺、传播渠道有限等。对基层非遗保护与传承现状的深入分析,探讨有效的保护策略与传承路径,旨在促进基层非遗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基层非遗扎根于广袤的乡村与城镇社区,是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反映了当地民众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加强基层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维护,更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基层非遗的重要价值
(一)文化价值
基层非遗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记录了特定地区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例如,一些民间传说、传统手工艺蕴含着当地先辈的智慧与创造力,传承着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密码,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桥梁。
(二)社会价值
它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在基层社区,共同参与非遗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表演等,能够促进邻里交流,强化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区文化氛围。
(三)经济价值
合理开发利用基层非遗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一些具有特色的非遗项目,如传统美食制作、手工艺品生产等,能够发展成为特色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地方文化旅游的繁荣。
三、基层非遗保护与传承面临的困境
(一)传承人才断层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年轻一代更倾向于选择城市生活和现代职业,对基层非遗缺乏兴趣和了解,导致传承人群体老龄化严重。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一些珍贵的非遗项目濒临失传。
(二)保护资金短缺
基层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政府财政投入有限,难以满足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资金需求。资金不足使得非遗项目的调查、记录、整理工作难以全面开展,传承人的培养、传承场所的建设和维护也受到制约。
(三)传播力度不足
基层非遗的传播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口传身授和有限的地方宣传。在新媒体时代,缺乏有效的线上传播手段,难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关注,导致基层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
(四)保护意识淡薄
部分基层政府和民众对非遗的价值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具有非遗价值的文化空间和传统建筑遭到破坏,非遗项目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四、基层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一)加强传承人才培养
建立多层次的传承人才培养体系,在学校教育中融入非遗内容,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非遗教材,开设非遗兴趣班和社团,培养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例如,在中小学开展民间剪纸、传统编织等课程,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本地非遗。
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通过举办传承人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提升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非遗保护资金,确保基层非遗保护工作的基本经费需求。同时,优化资金分配机制,向濒危非遗项目和重点传承人群体倾斜。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通过税收优惠、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金或参与非遗项目的开发与运营。例如,企业赞助非遗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大赛等活动。
(三)创新传播方式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制作精美的非遗短视频、图文介绍等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基层非遗的魅力。例如,通过抖音直播展示传统戏曲表演、民间技艺制作过程,吸引大量粉丝关注。
举办各类非遗文化活动,如非遗文化节、民俗展览、非遗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增加公众与非遗的互动体验,提高非遗的社会关注度。
(四)强化保护意识
加强对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和民众的非遗知识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他们对非遗价值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
将非遗保护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在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对非遗文化空间和传统建筑的保护,为非遗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案例分析
以兴化的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为例,该项目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曾经,由于传承人才匮乏和市场需求萎缩,该项目面临失传的危险。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首先,启动竹泓木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出台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入驻;其次,政府积极与当地职业学校合作,开设竹泓木船制作技艺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对木船制作技艺的兴趣和热爱,为竹泓木船制作技艺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传承人才;再者,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积极开展竹泓木船制作技艺的宣传推广。拍摄精美的手工艺制作视频,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销售,拓宽了竹泓木船的销售渠道,促进了产品的市场流通。通过这些措施,该基层非遗项目不仅得到了有效保护,还实现了创新性发展,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六、结论
基层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民族文化的根脉延续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当前基层非遗面临的困境,我们需要政府、社会、民众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传承人才培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创新传播方式和强化保护意识等策略,探索出适合基层非遗发展的有效路径,让基层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