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探讨
樊志宏 岳金霖 高晨硕 严一轩 马冲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泰安 271018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面积越来越多,导致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少。从生态发展、社会发展等多个角度考虑,当地政府等有关部门都需要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具有紧密关联,二者息息相关,为此,有关部门需要积极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分布情况,要确保城市规划合理性与科学性。基于此,本文就以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为主要探讨内容,重点阐述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可能面对的问题,并分析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做好城市规划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合理规划、合理运用从而做到避免土地资源浪费,保证城市规划合理。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土地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性,一旦开发完成后想要重新规划则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与金钱,这就意味着有关部门必须确保一次性成功。为此,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土地资源巡查工作,了解当地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利用环境,了解原有的城市规划情况,并综合考虑城市未来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度等因素合理设计城市规划,积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价值。
一、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可能面临的问题
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面临土地资源分配以及利用效率问题、规划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问题以及生态问题等。部分城市在规划、扩建的过程中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现象,盲目开发导致耕地被过度征收,与城市实际发展需求不符。比如一些城市在规划中缺乏科学性,导致学校、医院等公共措施之间的协调性较低,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增加了交通压力。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土地利用率低,导致资源浪费,城市规划未能与城市人口分布相结合,使得土地配置不合理。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有关部门还存在缺乏管理的问题,导致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足,土地资源被破坏。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城市规划方案缺乏合理性,城市规划与实际情况不匹配,导致城市规划工作破坏了生态平衡。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房地产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破坏自然风光,导致城市缺少发展规律,土地资源利用率低[1]。
二、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措施
(一)保护自然生态
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在保护自然生态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在环境方面,有关部门需要做到的就是保护自然生态不会受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为此,有关部门需要通过推出政策、法律等方式来完善闲置土地处置机制,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和用途合理转换。以此来减少土地资源开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同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整合归并优化各类保护地,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系统性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也就是说一些重要的土地资源最好通过重新建设的方式保护起来,而不是将其作为商业用地,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很好的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教育的场所。城市规划工作隶属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部分,因此在做法上可以效仿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可以强化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统筹城市更新相关规划和实施全过程,有序推进有机更新。还可以提倡土地混合使用和空间功能复合,促进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更多的功能,减少对新土地的需求,从而保护自然生态[2]。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有关部门都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原则,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的方案。
(二)做好科学规划
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需要具有高标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此,有关部门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历史文化传承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都必须基于法律框架,有关部门需要确保所有规划活动合法合规。也就是说在规划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及单位都要遵循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执行力。规划方案应当具有前瞻性和连续性,要考虑到城市的长远发展,避免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做法。有关部门需要意识到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核心,尊重自然和历史,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同时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在资源利用方面,有关部门需要强调节约和集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做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还体现在空间结构的优化上,有关部门需要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合理的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优化城市内部功能,以及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除此之外,为了确保规划的合理性,有关部门还需要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发挥专家和公众的作用,规划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的民主性和科学性[3]。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过程,因为整个规划工作从立项到实施完成往往需要多年时间,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无数施工人员为之努力,不仅时间长而且难度较大。因此,有关部门不能抱着“错了就改”的建设心态,而是要做到一次成功,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为此,有关部门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城市发展需求,还要预测并满足未来的需求。有关部门需要认识到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城市扩张往往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压力,为了缓解压力,城市规划需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为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支持。这要求规划者在制定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生态足迹,通过合理布局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土地使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比如在城市设计中融入绿色空间,如公园和绿色走廊,以改善城市微气候,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减少城市运营的能源消耗。有关部门还可以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如GIS和遥感技术,这些技术帮助规划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土地资源,精准的监测土地使用情况,评估土地资源的变化,预测未来趋势,并据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决策[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和重点研究的工作内容,因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未来的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关部门必须做好调研工作,详细了解城市发展现状,合理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城市功能以及体系建设日益完善。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需要推动法律支撑以及发动民众参与,着眼于未来开展城市建设,以此来最大化实现土地资源的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肖金华.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4,(10):118-120.
[2]李友智.基于GIS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优化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24,42(03):99-104.
[3]纪强.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工作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0):58+60.
[4]于春艳.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探析[J].财富生活,2020,(0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