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大数据赋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路径探析

作者

吴籽龙

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及其赋能路径。通过分析大数据在心理健康领域的作用机制,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大数据赋能策略,旨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大数据;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将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出发,探讨大数据如何赋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大数据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一)大数据与心理危机干预的结合点

在数据收集层面,大数据技术展现出强大优势。传统心理危机干预的数据收集往往依赖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存在样本量有限、时效性差等问题。而大数据借助多样化的渠道,能够实现全面且实时的数据收集。例如,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可收集学生的上网行为数据,包括浏览内容、社交互动频率等;利用智能移动设备,能获取学生的日常活动轨迹、作息规律等信息。这些数据从多个维度反映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况,且能实时更新,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丰富且及时的信息支持。

在数据分析方面,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性和预测性为心理危机干预带来变革。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建立心理危机预测模型,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业成绩波动、人际关系变化、情绪表达词汇等因素,精准预测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可能性。比如,当模型检测到某学生近期在社交平台上频繁使用消极词汇,且学业成绩大幅下滑,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就能精准判断其处于心理危机的高风险状态,提前发出预警。

(二)大数据在心理危机识别与预防中的作用

大数据能够有效识别潜在心理危机个体。通过整合多源数据,构建学生心理画像。分析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的行为模式,一旦发现行为模式出现异常变化,如原本活跃的学生突然变得孤僻,社交活动锐减,结合数据分析就能快速锁定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个体。

同时,大数据可追踪心理危机发展趋势。持续监测学生的相关数据,能够清晰看到心理危机的演变过程。例如,对于已经出现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长期跟踪其情绪数据、社交互动数据等,可判断其心理问题是否加重,是否有向更严重心理危机发展的趋势,从而及时调整预防措施,将心理危机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大数据在心理危机应对与支持中的贡献

在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方案方面,大数据功不可没。根据每个学生的独特心理画像和危机情况,能够为其量身定制心理辅导方案。对于因学业压力导致心理危机的学生,结合其学习数据,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时间管理建议;对于因情感问题陷入心理困境的学生,依据其情感状态数据,提供相应的情感疏导策略和心理支持。

大数据还能有效评估心理干预效果与反馈。通过对比干预前后学生的数据变化,如情绪状态改善、社交活跃度提升等指标,能够量化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若发现某学生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社交平台上的消极情绪表达减少,学习成绩有所回升,说明干预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基于这些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干预策略,优化心理辅导方案,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支持。

二、大数据赋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路径探析

(一)构建大数据心理危机干预平台

整合校内外心理健康数据资源是搭建平台的基础。高校内部,将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数据、心理咨询记录、学业成绩系统数据、学生管理系统中的行为表现数据等进行整合。例如,心理健康测评数据能直观反映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而心理咨询记录则详细记录了学生在咨询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咨询进展。同时,积极与校外资源合作,如与当地医疗机构共享学生的诊疗数据,若学生在校外接受过心理治疗,其治疗方案、康复情况等数据能为高校心理干预提供参考。还可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在合法合规且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获取学生在社交平台上的情绪表达、社交关系等数据,全方位了解学生心理状态。

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是平台的核心功能。运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整合后的多源数据进行分析。设定一系列预警指标,如学生连续多次心理健康测评分数低于正常范围、在社交平台上频繁发布消极情绪内容且与以往社交风格差异显著、学业成绩突然大幅下滑等,一旦这些指标达到预警阈值,系统自动发出预警。预警信息会及时推送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员以及家长,以便各方迅速采取干预措施。

(二)加强大数据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

培训专业教师掌握大数据技术迫在眉睫。高校应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大数据技术培训课程,内容涵盖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工具使用、数据可视化等方面。例如,教师要学会使用Python等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心理健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掌握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杂的数据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呈现,便于快速了解学生心理动态。通过培训,教师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发展趋势,为教学和辅导提供有力支持。

开设基于大数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教学内容。课程中融入大数据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数据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原理和实际效果。例如,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展示如何通过大数据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危机,以及如何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引导学生运用大数据思维思考自身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和自我调节能力。

(三)完善大数据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制定大数据心理危机干预流程,明确各环节职责。当预警系统发出危机预警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迅速启动干预流程。首先,专业心理咨询师对预警学生进行初步评估,确定危机等级。若为轻度危机,安排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科普文章和自助心理调节方法;若为中度危机,安排一对一面对面咨询,并制定详细的心理辅导计划;若为重度危机,立即转介至专业医疗机构,并持续跟踪学生治疗情况。

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危机应对体系。高校内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各学院等部门密切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专业心理干预;学生工作处协调各方资源,保障干预工作顺利进行;教务处根据学生心理状况调整学业安排;各学院辅导员负责与学生日常沟通,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同时,加强与校外医疗机构、家长的沟通协作,形成全方位的危机应对网络,共同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结语: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深入挖掘大数据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价值,并探索其赋能路径,我们有望构建起更加高效、精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苗园园.“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实践探索——以抑郁症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例[J].山西青年,2024,(24):105-107.

[2]梁新颖.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诱因与干预[J].百科知识,2024,(36):62-63.

[3]刘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之策[J].百科知识,2024,(33):76-78.

1.吴籽龙,男,瑶族,副研究员,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该论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项目批准号:CJSF24-4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