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与传承研究
曹莉芳 张浩 徐大成 方阳铭婷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红色钢琴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是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一种创新,也是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历史记忆。本文旨在探讨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诞生与发展,揭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并在中国当代音乐教育中实现传承面临的挑战中提出相应的策略,为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文化内涵;传承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2022年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抢救性搜集整理与传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四。项目编号(22YBA176)
延安时期作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特殊历史阶段,呈现出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的文化艺术形式,红色钢琴音乐便是在这片革命的热土上绽放出的独特艺术之花。边区和国统区的音乐工作者们在当时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凭借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红色钢琴音乐作品,这些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革命斗争与社会生活,也成为了展现革命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一、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背景
1935年至1948年,中共中央在陕北持续战斗了13个春秋。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封锁与围剿以及日本侵略者疯狂侵略的严峻斗争形势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纷纷意识到通过文化艺术来激发民众斗志、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必要性,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是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音乐作为一种强大的宣传和教育工具,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也激发了一大批了解钢琴的艺术人才以钢琴作为宣扬革命精神武器的创作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将钢琴音乐融入到音乐创作之中,在救亡音乐思想的影响下,开创出一种新的音乐风格——红色钢琴音乐,并在不断地探索中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红色钢琴作品。在国统区,随着国民党迁都重庆,四川、重庆成为钢琴音乐活动的中心。许多爱国的作曲家、钢琴家们也在全民抗战热潮下,通过自己的潜心创新创作和演奏,创作和传播钢琴音乐文化,在激发群众抗战斗志的同时探索钢琴民族风格和西方音乐元素的融合,使钢琴作品呈现出鲜明的革命性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二、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的文化内涵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时期,红色钢琴音乐作为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革命斗争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与时代精神,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在作品中,这种精神不仅鼓舞了军民的斗志,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既表现了抗战时期的艰苦卓绝和民族危亡,又展现了红色钢琴音乐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载体所呈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广大军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钢琴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宣传手段,通过其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的影响力,促进了社会各界的动员和团结,表现出深刻的社会内涵。红色钢琴音乐通过激昂的旋律唤起了人们对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渴望,成为激励人们投身革命、抗击外敌的重要精神力量,这些作品不仅让人们铭记了革命历史,更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以及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钢琴音乐作为一种外来艺术形式,在延安时期得到了新的发展,音乐家们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吸收和改造,融合中西音乐元素,使得钢琴音乐更加贴近中国听众的审美习惯和文化认同,表现出高度的艺术内涵。音乐家们在创作中既借鉴了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又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和风格,实现了中西文化的有机融合。在和声、曲式等方面,运用了西方音乐的理论和技巧,使音乐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表现力;同时,在旋律、节奏等方面,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和韵味。如瞿维的《花鼓》和丁善德《春之旅》组曲,不仅在旋律上融入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还在在艺术表现上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直接性,力求通过钢琴这一西方乐器独特的表现力,传达出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时代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抗日救亡、争取自由解放的坚定信念,也使这些作品成为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作。
三、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传承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变迁,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逐渐淡出主流舞台,现代流行文化的广泛传播,传统的红色钢琴音乐受众群体相对有限,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不足。而且红色钢琴音乐的演奏需要对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有深刻理解,演奏的专业性门槛较高,能够出色演绎这些作品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使得普通大众难以深入接触和理解这类音乐作品,导致其传承的群众基础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色钢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的改编和创新相对滞后,未能充分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难以满足当代观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缺乏创新性的传承方式,容易使作品陷入陈旧、僵化的困境,不利于其长期传承和广泛传播。
四、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传承的策略与路径
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的传承,可以通过多种策略与路径来实现。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弘扬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还能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教育、激励和社会凝聚的作用。首先,可以加强普及教育。将红色钢琴音乐作品纳入学校音乐课程内容体系,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红色钢琴音乐作品知识框架。编写专门的教材和课程,通过课堂教学、音乐欣赏活动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接触这一艺术形式;举办红色钢琴音乐专题讲座、音乐会等社会教育活动,邀请音乐家进行现场讲解,增强红色钢琴音乐文化传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可以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公共讲座和研讨会等形式,为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提供接触红色钢琴音乐作品的机会。其次,在音乐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中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对红色钢琴音乐演奏和教学人才的培养。设置相关专业课程,邀请资深专家授课,注重学生对作品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和演奏技巧的训练。同时,鼓励年轻一代钢琴演奏者积极参与红色钢琴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实践。鼓励音乐家对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进行改编和再创作,推动创新发展。在保持传统红色钢琴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时代精神和艺术元素,创作出既保留原作精神内涵又符合当代审美潮流的作品,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将红色钢琴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有机结合,融入电子音乐元素、与其他艺术形式跨界合作等,推动革命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实现艺术的创新融合,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在路径方面,构建红色钢琴音乐作品数字资源库,实现数字化传承。作品的在线存储和共享,可以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检索和收听服务,达到多元化的传播效果。
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具有不可估量的传承价值和当代意义。尽管在传承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构建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工作机制,可以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发展,让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的激昂旋律永远回荡在中华大地。
参考文献:
[1]论延安时期红色钢琴音乐的精神内涵与当代意义[J].李晶;音乐研究,2020(4)
[2]延安时期中国钢琴文化传播[J]. 徐爱霞;张晋榕.大众文艺,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