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烹饪类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分析报告

作者

李剑

安徽省徽州学校 245300

随着企业对烹饪专业技术型人才需求的日益扩大,结合学校丰富的专业和充足的人力资源,为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储备,秉承烹饪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设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中职烹饪教师承担繁重教学任务,与企业实践时间冲突,难以保证持续深入的实践参与。技能转化效率低: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学到的技能与知识向课堂教学转化效率不高,影响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

1、校企合作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中,根据地方特点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及时进行课程方案的调整,不断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发展烹饪专业的专业幼师,注重徽州文化的植入,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满足酒店岗位的需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目的。按照理实一体的办学模式,加大实训课建设比例,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可实行弹性学分制。摸索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

2、积极发展我市教育的“优势项目”,如重点发展以烹饪为主的机的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职业技能教育。将能更好地指导、激励和促进其他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和领先发展。作为以培养人力资本为目标的职业教育,积极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应成为衡量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

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虽进行了改革;但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培养目标不适应社会实际需要,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围绕着一个专业进行发展,为适应学校专业发展,可组间专业组群,建立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完成的专业功能,使教育教学满足学校发展。同时专业、课程设置不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目前,我国烹饪烹饪专业学校的设置课程安排还滞后于需求,不能满足现代社会餐饮企业的发展,另外由于烹饪专业投入过大,使得专业基础不足,影响了课程设置,使其缺乏弹性。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中职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学校静面临严峻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关键靠自己。

1、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中级技能人才的学校,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特此是烹饪专业的学生,毕业收主要进入厨房工作,为厨房的各个岗位职业必须熟悉,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学中面对学校生源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应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等弹性制度,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班级因材施教,设立个性发展空间,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养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培养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过程真正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中来。

2、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不应该只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也要培养学生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学生们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高超的技能水平、良好的问题处理能力、正确的价值观等,使学生现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能够走上餐饮管理岗位。

3、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关系到他们以后的文化水平、道德理念、身心健康、综合素养等,为适应新形势需要培养出来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应当具备四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技能、人文能力、适应和创造能力及积极进取的职业态度。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选取各种不同的课程设置,建立弹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中等职业教育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变 的劳动力市场,因而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内容要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对人才的动态要求,迅速进行修改、补充和更新。

3、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学生毕业后都会直接面对岗位工作,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课程的改革调整都要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我校烹饪专业为例,通过对专业能力要求的严谨分析,对市场需求的广泛调查,我们确定烹饪操作的技能标准,按照“宽基础、强实操”的原则制定了教学机会和教学大纲,从而形成以烹饪营养理论为主干,以实际操作为重点的人才教育体系。

三、专业课程设置的可持续发展

以教育为本的深化改革必须,使学生形成相适应的岗位能力,既要注重课程的能力结构,又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培养。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结构调整,必须充分考虑课程设置对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 根据现代职业要求,烹饪专业应更加注重思政教育,综合培养学生的心里健康、自我管理、政治思想等,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1、加强人才培养。新世纪的发展,既是对中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又为培养人才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环境。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受高考的影响,机会应该更大。把握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勇于面对暂时的困难,同时根据学校现实的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切实改进各种不合理因素,把充满生机活力的中等职业教育推向美好的未来。

做到以人为本,提升素质。教师为学生确立了德育发展目标的同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进行了日常品行的界定。徽州学校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成功、诚信、理财 、感恩等多种形式主体育德的同时,也在以高标准要求着自己,以至于形成习惯。

2、注重文化内涵。学校的师德师风是学校的立石之基,我们徽州学校始终把心善放在首位,从领导到普通教师,用善层层感化学生,层层带动学生,全体教师用心诠释着教育者的真谛。关爱学生,是作为教师神圣且不可推卸的职责。在我们学校,教师这种责任感体现得更加深刻。为了进一步走近学生,学校推出了校园“关爱工程”。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细微体察、细致关怀,跟踪他们的成长历程,让每名学生体会到更真切的关怀。

为了让自己有更充实的教育自信,我校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统筹兼顾,持续创新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一个有机整体,在促进学校的发展方面,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协调统一,才是学校发展的大计,才能保证学校的持久蓬勃的生命力。

3、提高教师素质。教育教学的最根本因素是教师,教学为中心,教师是主导。我校以人为本,不断抓教师队伍素质 。要求教师在做好业务的同时,要形成自己的特点、能力。教师要时刻有“零起点、看发展 ”的意识,做好自身发展的经营策划,做好学校发展的经营策划。

各项工作的协调相长,促成了学校整体工作的不断完善,不断向更高台阶迈进。

三、遵循规律,适应需要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直接与社会对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直接后备力量,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适用人才,学校才会具备更强的生命力,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发展中提出高素质、高技能、高品位,适应岗位需要,适应未来发展的育人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学校对学生开展了礼仪、感恩、理财、成功、 诚信、吃苦等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历练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为社会准备了优秀的职业人才学校建立了许多就业基地,如宁波向阳渔港,北京人大会议中心等,一些学生经过在校的学习,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毕业后走上了创业的道路,短短几年,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石家庄X农校为例展鹏(导师:邵力);河北师范大学,硕士(专业:教育管理);2020

2、农村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出现各种不同现状的原因分析研究,焦新婕;《现代职业教育》;2019-09-20

3、如何发挥企业背景的专业教师在中职学校中的作用,余燕;《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