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英语教材共建机制探讨
鲁春葳 姜宇彤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115000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专业英语教材是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职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然而,现有教材存在开发周期长、企业参与度低、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本文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英语教材编写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基于校企合作的教材共建机制,提出了组建联合编写团队、深度参与内容审核、引入企业标准以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具体路径,为高职专业英语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英语;教材开发;共建机制;高职教育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对外语能力与专业技能兼备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作为连接学生与企业的重要环节,专业英语教材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教材内容与企业需求往往存在较大脱节,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职业竞争力。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办学模式,为教材开发提供了资源整合的新契机。通过引入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资源,探索校企共建机制,可以有效提升教材的专业性、实用性和灵活性。
1当前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英语教材编写面临的问题
1.1教材开发周期长,更新速度慢
传统教材的开发需要经过市场调研、框架设计、内容编写、审稿、出版等多个环节,这一过程往往需要两到三年甚至更长时间。这种开发周期远远滞后于行业需求的变化节奏。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技术快速更迭、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背景下,高职英语教材无法及时融入最新的行业知识、技术动态和职业技能要求。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兴起,企业对员工的英语需求已从传统的商务沟通扩展到技术文档阅读、项目交流等方面,但教材的内容却未能及时覆盖这些变化。此外,教材修订过程也存在更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出版方通常以经济效益为导向,而高职院校的教材使用市场相对有限,导致出版商对教材更新投入不足,进一步加剧了教材内容与行业发展的脱节。
1.2企业参与度低,教材实用性不足
虽然校企合作被广泛应用于高职教育中,但在教材开发层面,企业的参与度仍然较低。这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在教材开发中的角色多为“辅助”而非“主导”。很多情况下,企业仅提供案例、术语或简单的建议,难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干预。二是企业对教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足。一些企业认为,参与教材编写并非自身的核心业务,投入资源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回报,因而缺乏积极性。由于企业深度参与的缺失,教材内容的设计更多基于教学需求,而非企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例如,一些教材中的案例内容往往滞后于企业当前实际,甚至与行业现状存在明显差距,导致学生在校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难以直接应用于工作岗位中。这种实用性不足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产生了阻碍。
1.3教材评价和改进机制不健全
目前,专业英语教材的评价和改进多停留在教师和专家层面,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单向。学生和企业作为教材实际使用和受益的主体,却很少被纳入教材评价环节。例如,学生作为教材直接使用者,对教材的难易度、语言风格、实践内容等具有第一手体验,但这种体验往往仅停留在课堂反馈阶段,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调研和改进机制。另一方面,企业对教材的评价渠道更为匮乏。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即使发现教材中的内容不符合实际需求,也缺乏向教材开发者反馈的机会。此外,现有评价机制往往缺乏科学的量化指标,教材的教学效果、实用性和与岗位匹配度难以通过数据具体体现。评价与改进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教材开发和修订缺乏有效的依据,也阻碍了教材质量的持续提升。
2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英语教材共建机制构建
2.1校企联合编写团队的组建
校企联合编写团队的组建是专业英语教材共建机制的基础环节。该团队应包括高校教师、企业专家、语言学者以及学生代表等多元主体。高校教师熟悉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能够为教材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和教学设计;企业专家了解行业动态和岗位需求,能够为教材注入实用性和前沿性内容;语言学者则能够从语言规范性、表达科学性等方面进行把关,确保教材的学术质量。此外,学生代表可以提供学习者视角的建议,对教材的使用体验提出具体需求。编写团队的有效运作需要明确分工和协同机制。可以设立主编负责整体规划,高校和企业分组负责不同模块内容,并定期进行团队会议,确保教材编写进程与质量同步推进。通过多方参与,联合编写团队能够实现教材内容的多样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
2.2企业深度参与内容审核与优化
企业深度参与教材内容的审核与优化,不仅是提升教材质量的关键,也是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参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在教材开发的初期,企业可以通过行业调研和岗位分析,协助确定教材的核心模块和重点内容。例如,对于物流行业英语教材,可以由企业提供实际工作中常用的语言场景和术语清单,确保教材内容与岗位要求一致。第二,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企业专家可以参与内容审核,尤其是涉及行业标准、技术用语和实践案例的部分,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此外,企业还可以提供真实工作案例和技术文档,用于教材的实践部分编写。第三,企业需要积极参与教材的优化环节。例如,在教材发布后,基于学生的就业表现和企业的使用反馈,及时调整教材内容和案例设计,确保教材能够动态适应行业变化。这种深度参与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教材的质量,也能够增强企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和支持。
2.3引入企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
专业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和权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有效融入企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首先,在教材编写中可以通过调研企业的岗位说明书和职业标准,提取共性需求和核心能力要求,转化为教材的教学目标。例如,针对外贸行业的专业英语教材,可以重点涵盖报关单填写、合同谈判和跨文化沟通等内容。其次,可以直接引入企业认证考试内容。例如,一些跨国企业内部的英语能力测评标准可以成为教材编写的重要参考,使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直接具备参加企业认证考试的能力。此外,可以在教材中设计模拟工作场景的任务或项目,例如撰写技术说明书、进行商务洽谈等,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这种标准与技能的融合不仅能够提升教材的实用性,也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职场,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2.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多元评价体系是专业英语教材持续改进和优化的重要保障。该体系应包括教师、学生、企业三方主体的评价意见。对于教师而言,他们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教材的教学效果、内容覆盖面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方面;对于学生,他们的反馈则更多地体现在学习体验、任务完成度以及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对于企业,他们的评价重点是学生通过教材学习后在岗位中语言应用能力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使用反馈表等方式收集评价信息。
结束语
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英语教材共建机制,是推动高职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组建联合编写团队、加强企业深度参与、引入企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以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教材内容能够更贴近行业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云倩.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6):107-110.
[2]王庆,朱倩.校企合作新模式国际培训开先河:高校国际培训项目英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C]//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六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外国语学院;,2017:4.
鲁春葳:1984年3月,女,汉族,辽宁抚顺,大学本科,讲师,英语
姜宇彤:1987年12月,女,满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
相关课题 :校企合作共建现代服务类专业英语教材的研究,课题编号:WYJZW-2024-1096